近日,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對外關係理事會成員尼古拉斯·拉迪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上接受訪問時表示,有關“中國陷入日本式資產負債表衰退”的觀點是錯誤的。他指出,與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不同的是,去年,中國居民和企業部門都沒有出現債務收縮,與“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特徵不符。
他指出,一方面,中國去年,製造業、公用事業和服務業的投資額有所增長,企業部門的貸款額也在增加,說明企業的投資意願並沒有降低;另一方面,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9.0%,超過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6.1%,說明家庭儲蓄率實際上下降了。
在年會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呼籲中國實施全面的一攬子市場化改革,稱由此帶來的額外經濟增長能夠使實體經濟在未來15年擴大20%。對此,拉迪認為,IMF的分析“有些保守”。在他看來,如果中國經濟能夠進行強有力的改革,那麼未來五年將有望實現每年7%的增速。
根據IMF的分析,如果中國能夠實施全面的一攬子市場化改革,那麼其經濟增長速度會比在維持現狀的情景下快得多。由此帶來的額外經濟增長能夠使實體經濟在未來15年擴大20%——按照目前的標準,這相當於給中國經濟新增了3.5萬億美元。
在25日的“新型消費與內需潛力釋放專題研討會”上,他表示,2023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80%,未來,中國居民消費支出仍有增長空間,特別是消費占GDP的比重。
他認為,隨著勞動人口數量的下降,工資收入會繼續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將超過GDP增速。同時,隨著退休人口的增加,儲蓄率可能會下降,這將有助於促進消費和為企業帶來機會。此外,他認為,政府可通過增加社會支出來減少預防性儲蓄。
此外,拉迪提醒,雖然新型消費受到關注,但醫療、健康、教育和文化等傳統消費領域同樣重要。現階段,這些領域的消費支出增長迅速,占家庭支出的比例較高。
拉迪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政策和中國經濟問題研究,並為美國政府和國際經濟組織提供政策諮詢。他是美國為數不多的中國經濟專家之一。
近期,有關中國是否發生日本式資產負債表衰退引起了熱議。你怎麼看?
拉迪: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去年,中國消費者價格確實一度出現負增長,但主要是因為能源和食品價格回落,尤其是豬肉。去年全年,核心CPI同比上漲0.7%,但PPI呈現負增長。不過,“資產負債表衰退”的論點是,面對低迷的需求和物價下跌,企業通過持續降低負債來完成資產負債表的再平衡,導致總需求萎縮。但我們去年在中國看到的是,製造業、公用事業和服務業的投資都在增加了,企業貸款的絕對額和占GDP的比重都增加了。同時,去年,中國消費者人均消費支出增長9.0%,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長6.1%,因此,家庭儲蓄率實際上下降了。如果真的發生了“日本式的衰退”,那麼家庭支出應該萎靡不振。因此,無論是企業部門,還是家庭部門,都不符合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特徵。
怎麼看中國中期經濟增長潛力?IMF呼籲中國實施全面的一攬子市場化改革,稱這將使實體經濟在未來15年擴大20%。你對此有何評價?
拉迪:我認為,IMF對中國增長潛力的看法很好。他們對中國的經濟前景進行了分析,以延續當前政策為基線情境。在此基礎上,如果中國能夠推動全面改革,那麼增速將會更高。在我看來,他們的預測有一點保守。我認為,如果中國經濟能夠進行強有力的改革,那麼未來五年將有望實現每年7%的增速。
美國大選將如何影響中美關係?
拉迪:這完全取決於選舉的結果。如果拜登連任成功,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近幾個月來,兩國政治關係一直在改善,經濟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變化。但如果特朗普當選,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因為他傾向於提高關稅,不支持外向型政策,但不清楚誰將在他的政府中任職。特朗普的行動更難以預測,因此,如果他當選的話將對中美關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中美科技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嗎?
拉迪:不幸的是,我想會是這樣的。這是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經歷的趨勢。美國政府對中國採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並且不斷升級,這一直是過去幾年所呈現的局面。
美國的“小院高牆”策略會阻礙中國的科技進步嗎?你對中國有什麼建議?如何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
拉迪:我認為,美國雖然在某些領域為中國的技術進步設置障礙,但實際上這些政策正在迫使中國變得更加自給自足。所以,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對美國還是對中國,“小院高牆”策略都沒有好處。對中國來說,激發創新活力需要給私營部門更多的空間,這是大部分創新活動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