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ucy Raitano 報導 本周,歐洲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股價暴跌加劇,因為強大的新型人工智慧模型引發了人們對於從軟體到數據分析等眾多行業是否會因該技術而被超越的質疑。
週二,歐洲軟體股大幅下跌,其中包括德國的思愛普(SAP)和法國的達索系統(Dassault Systemes),原因是市場擔憂人工智慧將擾亂軟體行業。此前一天,美國競爭對手奧多比(Adobe)被經紀商梅利斯研究公司(Melius Research)下調評級。
自 7 月中旬以來,市場和數據集團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英國軟體公司 Sage 以及法國 IT 諮詢集團凱捷(Capgemini)的股價分別下跌了 14.4%、10.8% 和 12.3%。
這類公司——被分析師稱為人工智慧採用者——正在大力投資該技術以增強其產品和服務。由於歐洲人工智能公司和供應商稀缺,隨著該地區投資者尋求一種途徑來參與推動美國市場繁榮的人工智慧熱潮,這些公司的股票因此受益。
但更強大的人工智慧工具不斷湧現,似乎促使一些市場參與者重新思考。
上周,OpenAI 推出了其 GPT-5 模型,這是自 2022 年底 ChatGPT 出現以來,助力全球商業和文化變革的人工智慧技術的最新版本。
安聯投資(Aviva Investors)的基金經理庫納爾·科塔裏(Kunal Kothari)還提到了 7 月 15 日 Anthropic 推出的面向金融服務領域的 Claude。
他說:“這款新推出的軟體如今對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圍繞金融數據供應的投資案例構成了挑戰。”
“現在,每次 GPT 或 Claude 推出新版本……其能力都是上一代的數倍。市場在想:‘哦,等等,這會挑戰這種商業模式。’”
歐洲領養者股票的下跌與更廣泛的市場上漲形成鮮明對比。自 7 月中旬以來,倫敦富時 100 指數上漲了 2.5%,歐洲斯托克 600 指數上漲了 0.6%,而美國指數則在科技股的推動下屢創新高。
據對沖基金 UBS O’Connor 的首席投資官伯尼·阿孔(Bernie Ahkong)稱,雪上加霜的是,許多歐洲採用者的股票市盈率很高,這使得它們容易受到任何潛在負面消息的影響。
斯托克 600 指數的平均市盈率為 17 倍,而 SAP 的市盈率約為 45 倍。自 7 月中旬以來,SAP 股價已下跌 7.2%,週二更是創下自 2020 年末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人工智慧會“吞噬”軟體嗎?
儘管許多人工智慧應用企業的股票表現不佳,但一些投資者表示,市場最終會採取更系統的方法,甄別出潛在的贏家和輸家。
“目前,感覺市場就是先開槍,然後把所有英國的人工智慧採用者都歸入‘面臨挑戰’這一類。”英傑華集團的科塔裏說道,他所指的是英國人工智能採用者的數量在下降。
圍繞新人工智能模型的炒作使得英偉達(Nvidia)這家人工智能晶片製造巨頭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 2017 年發表的“人工智慧將吞噬軟體”這一言論再度浮出水面。
“我們並非持不同意見,但我們認為在此有必要加以區分,因為並非所有軟體公司面臨的風險程度都相同,”拉紮德資產管理公司全球主題股票團隊的投資組合經理史蒂夫·雷福德說道。
他表示,那些軟體已深深嵌入客戶公司工作流程,或者擁有難以複製的專有數據的企業,仍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施羅德集團(Schroders)的投資組合經理兼全球科技行業專家帕迪·弗洛德(Paddy Flood)表示,區分不同類型的軟體很重要。
他表示:“鑒於企業級應用程式的使命關鍵性、替換它們的複雜性以及值得信賴的供應商確保持續服務的價值,這類應用程式面臨的風險較小。”
英傑華集團的科塔裏還指出,將軟體深度嵌入客戶業務中具有諸多益處,並以英國信用數據公司益博睿為例加以說明。
他表示:“它擁有大量獨有的數據,但同時也深深嵌入了金融機構的工作流程之中。金融機構想要發放貸款,就需要益博睿(Experian)。”他還提到了英國的賽捷(Sage)。
他持有這兩家公司的股票,還有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的股票,但他提醒說,僅靠專有數據可能已不足以保護企業。
“我只是覺得數據已經不再是足夠寬廣的護城河了,”他說道。
瑞銀奧康納(UBS O’Connor)的阿孔表示,人工智慧採用者股票的拋售可能是投資者挑選贏家的機會。
阿孔表示:“一些受影響的企業實際上能夠將人工智慧作為盈利的機遇和助力,但需要從現在開始證明這一點,而這需要時間。”
但這些公司還有多少時間尚不清楚。今年早些時候,一些投資者就已經警告稱,那些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巨大的公司,其回報的倒計時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