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巴西農業部通報該國一處商業養殖場首次出現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病毒病例。截至5月20日,中國、歐盟、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暫停從巴西進口禽類產品。
據路透社報導,巴西農業部和畜牧業部官員在5月1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稱,政府正在調查的七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中,有三起已排除了感染可能。
目前,尚有四起病例仍在調查中,其中兩例來自商業養殖場,分別位於巴西的托坎廷斯州(Tocantins)和聖卡塔琳娜州(Santa Catarina),而另外兩起則來自其他後院家禽養殖點。
官方通報顯示,疫情發生後,養殖場內所有家禽和雞蛋已被撲殺淘汰,場區內正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處理。
巴西的首例禽流感確診病例出現在該國最南端的南裏奧格蘭德州黑山市(Monte Negro)的一處商業養殖場,這是該國首次在商業化養殖體系中發現高致病性禽流感。與小規模家庭飼養相比,商業養殖場禽類密度更高、流通更頻繁,一旦暴發疫情,更易在短時間內擴散,進而對食品供應鏈安全和國際貿易造成衝擊。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禽類出口國之一。根據經濟綜合觀察站(OEC)數據,截至2025年3月,該國禽肉出口總額達94.6億美元,其中約14%銷往中國,是巴西雞肉的最大買家之一。其他主要進口國還包括阿聯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和墨西哥。
中國海關總署於5月17日發佈公告稱,自即日起暫停受理巴西禽肉企業自當日(含)起啟運的輸華禽肉產品進口申報。
巴西農業部長卡洛斯·法瓦羅(Carlos Fávaro)在接受巴西環球電視網(Globo)採訪時表示,政府正密切監控局勢,力求遏制疫情蔓延,並希望能促使對華出口早日恢復。
歐盟委員會於5月19日證實,巴西通報疫情後,其“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官方地位隨即被暫停。這一變化意味著,根據歐盟現行規則,所有來自巴西的禽類及其產品即不再具備進口資格。
在歐盟家禽進口中,巴西為其主要來源國之一。歐盟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巴西為歐盟進口禽類產品的最大來源國,占總進口量的32%。
根據巴西與中國、歐盟和韓國簽署的動物檢疫與貿易協定,一旦商業養殖場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整個國家將暫停禽類產品出口。相比之下,日本、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採用的是區域性出口限制,僅針對疫區實施禁令。
自2022年以來,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美洲持續蔓延,特別是在美國,已導致約1.7億只禽鳥被撲殺,嚴重衝擊肉類與雞蛋供應。2024年以來,美國已有近70人被感染,1人死亡,病例多集中於直接接觸被感染禽類或奶牛的農場人員。
與此同時,受美國本土供應減少影響,2025年1月至4月,巴西雞蛋出口美國量同比激增816%,達556.9萬噸。
農業部長法瓦羅表示,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巴西將依照國際程式申請恢復出口地位。他指出:“若未來28天內沒有新增確診,我們將重新被認定為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國家。”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