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Engen Tham 和 Ilona Wissenbach 報導 據消息顯示,富士康對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集團(ZF Group)旗下一家子公司為期兩年的股權收購談判於上月陷入停滯,原因是雙方在估值預期上存在巨大分歧,且該子公司的債務規模高於預期。
就在采埃孚集團於 10 月宣佈放棄剝離其動力總成技術部門(即 E 部門)的計畫的幾天前,這家臺灣公司的盡職調查結果已開始流傳。
該部門為汽車領域生產電動、傳統及混合動力系統。富士康正在考慮收購其部分股權,作為其在電動汽車業務擴張的一部分。
據一位直接瞭解此事的采埃孚集團人士透露,目前采埃孚集團正在與富士康及其他有意向的各方就 E 部門特定產品的合作事宜進行洽談。由於未獲授權向媒體發言,該人士要求匿名。
此次有關盡職調查結果、9 月交易停滯以及采埃孚集團與富士康的新計畫的報導均為首次披露。
富士康的計畫受阻,原因是據摩根大通為富士康準備的檔顯示,盡職調查估計 E 部門的價值在 15 億歐元(約合 17 億美元)至 25 億歐元之間,低於此前估計的 35 億歐元。
根據 9 月題為“專案綠 – 討論材料”的檔,在完成盡職調查後發現,E 部門的股權價值為負,而此前的估計為 13 億歐元。
在該檔財務結果的空白處有一條批註寫道:“若股權價值為負,則交易不成立。”
此次盡職調查的結果以及交易的停滯,可能會給富士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擴張雄心蒙上陰影,而該公司認為電動汽車是未來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製造商富士康和采埃孚集團未回應置評請求。摩根大通拒絕置評。
電動汽車擴張
根據采埃孚集團 2025 年 2 月 19 日的一份檔,富士康和采埃孚集團曾就富士康以 13 億歐元收購采埃孚集團 E 部門的股份進行過商談,前提是該部門的股權估值達到 26 億歐元。
當時,據采埃孚的檔顯示,這兩家公司還探討過成立合資企業的結構。
本月早些時候,采埃孚集團(ZF Group)表示,根據與員工委員會和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達成的重組協議,到 2030 年將裁減 E 部門約四分之一的員工。
據摩根大通的檔顯示,采埃孚集團因過往收購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富士康的盡職調查表明,E 部門的淨債務比預期高出近 90%,達到 41.77 億歐元。
檔顯示,債務總額的大幅增加中有 9.447 億歐元是由於養老金負債的增加所致。
近年來,在政府激勵措施、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以及消費者對更清潔交通工具需求不斷上升的推動下,全球電動汽車行業迅速發展,富士康在此背景下尋求入股該部門。
全球各地的汽車製造商已投入數十億美元來提高電動汽車的產量,但該行業面臨著供應鏈中斷、原材料成本波動以及不同市場間需求不均衡等不利因素。
富士康,其正式名稱為鴻海精密工業,在擴大其電動汽車業務版圖方面也面臨著自身的挑戰。
失敗的嘗試包括在美國生產電動皮卡的計畫。此外,與中國的吉利汽車合作為其他汽車製造商提供代工生產的合資企業也毫無進展。
不過,富士康仍在尋求汽車領域的機遇,尤其是在日本。
今年 5 月,日本汽車製造商三菱汽車與富士康子公司富士康汽車科技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內容涉及供應一款電動汽車車型。預計該車型將由富士康汽車科技開發,在臺灣由裕隆汽車製造,並於 2026 年下半年在大洋洲上市。
7 月,富士康表示已達成協議,將出售其於 2022 年購得的位於俄亥俄州洛茲敦的一家原汽車工廠,該工廠原計畫用於生產電動汽車。
8 月,三菱扶桑卡客車公司和富士康也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將在零排放巴士領域展開合作。
去年,富士康收購了汽車底盤系統製造商采埃孚底盤模組公司 50%的股份,采埃孚集團網站上發佈的一則新聞稿稱。這筆 10 億歐元的交易“為汽車領域開闢了新的前景”,新聞稿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