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報導 2024年是大眾汽車集團創紀錄的“全球首秀之年”,同時也是集團進入中國市場4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本次北京車展,集團及旗下品牌由44臺展車組成強大的產品陣容,其中包括11款首秀車型。秉持“在中國、為中國”的發展戰略,大眾汽車集團正在以“中國速度”在各細分市場推出聚焦中國客戶需求的強大智能網聯汽車產品。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表示:“今年,我們迎來了大眾汽車集團在華4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中國已經成為大眾汽車集團的第二故鄉,我們融入了中國人民生活,也成為中國工業及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在中國,我們擁有明確的未來發展藍圖,即‘2030目標’。我們致力於保持在華第一國際汽車企業的地位,並繼續位居中國汽車市場前三甲。這是一個充滿雄心的發展目標,我們將充分利用自身市場優勢,開啟產業變革的征途。”
現在大眾汽車集團在市場已經推出了160多款車型,在中國擁有5000萬車主、有9萬員工,39個工廠,同時,大眾汽車在華有3000多個經銷商合作夥伴,9000多個供應商領域合作夥伴。
當然,上述成績已成過往,接下來在中國市場發展之路如何走?怎麼走?是大眾汽車目前最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在此次北京車展中,筆者與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先生進行了溝通交流。
如何看待當下中國汽車市場的流量效應?
奧博穆表示,和西方歐洲市場、美國市場很不一樣,大眾必須要學會如何來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的特殊需要。大眾的中國戰略會更加聚焦中國市場生態佈局的需要和生態體系建設的需要,以確保大眾的消費者、客戶能夠看到、駕駛到他們所期待的車型產品,來打造更為佈局合理的生態體系。
談到市場競爭,奧博穆稱,競爭會使整個行業實現健康有序地發展,對整個行業來說能夠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使得每個行業的競爭者、參與者都能夠驅動自己如何把更好的技術,更好的創新融合到既有的產品條線當中,而不是固步自封,驕傲自滿,大家可以看到更多別人身上的優點,能夠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大眾現在如何平衡3家國內合資廠的資源與投放?
廣泛的業務線,是大眾汽車的發展優勢,與其他競品相比,大眾汽車在中國區覆蓋的範圍之廣,是其最大的優勢。當然,這也帶來了其管理的複雜度。奧博穆稱,這個複雜度其實並不是問題,尤其有很好的管理的時候:很好管理的結構,非常清楚的目標,非常清晰的權責認知,同時要有非常強大的領導力和正確的意識。
“大眾集團對於每個品牌,每個市場都有非常清晰的規劃和戰略,包括貝瑞德先生負責中國業務的統籌,他對每一個市場細分,每一個品牌都制定了非常清晰的規劃和戰略。”奧博穆對外界所稱的大廠內耗問題,做出了他的判斷。
大眾的新品推廣節奏
目前市場上的新能源產品基本上由插混(含增程式)、純電兩種技術解決路徑所覆蓋,因此也就有了“過渡方案”和“終極方案”的說法。針對這個討論,奧博穆給出了他的看法,他本人非常喜歡插混車型,眾所周知,保時捷為市場打造了兩款非常棒的插混車型Panamera和新的卡宴。插混最大的優勢是,能夠更好地平衡純電池里程和純粹駕駛動力輸出的優勢。
因為中國不同地區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因此目前所提及的方案都是因時而出、因地制宜的。大眾汽車在應對未來的市場發展過程當中一直持開放、靈活的態度。大眾會根據市場的要求來不斷地調整和優化不同車型的比例。
展望2030和2035年以後,市場上差不多50%以上的車都是電車,其中也包括純電車和插電混動,60%以上的BEV將會在2030年以後出現。在之後,可能速度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
總而言之:插電混動會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大眾汽車會增加產品陣容,尤其在所有的產品當中增加插混車型。第二,大眾汽車的決策非常靈活,能應對不同市場的不同需求。當然,最重要的是,最終是由市場客戶來決定大眾汽車未來的產品投放。
奧博穆在談到未來市場發展遠景時稱,將來的市場會以電動出行為主,但不同市場有不同的情況,這個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持續一段時間。
來源:中國鳳凰網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