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nusha Shah 報導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週三發佈的一份報告警告稱,除非徹底改革貨幣政策,否則各國央行可能會因氣候因素對全球勞動力市場造成的衝擊而措手不及。
該研究發現,即便在相對樂觀的情景下,即全球變暖被控制在 1.5 至 2 攝氏度以內,氣候變化仍會降低勞動生產率,尤其是在農業、建築以及其他易受高溫影響的行業。
經濟轉型專家中心(CETEx)發佈的報告指出,全球 182 個國家多達 12 億勞動者面臨氣候破壞的威脅,該報告呼籲貨幣當局更加關注環境風險,包括自然災害以及綠色轉型帶來的後果。
“我們的研究表明,各國央行應力求將環境就業風險納入其政策和運作之中,”CETEx 高級政策研究員、該報告作者喬·費耶塔格(Joe Feyertag)說道。
歐洲中央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強調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危險及其對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銀行健康狀況的潛在影響。
但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央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今年早些時候退出了一個以氣候為重點的央行網路,這引發了外界對其在這些問題上參與程度的質疑。
該報告發現,富裕國家最容易受到從污染密集型產業轉型的影響。
相比之下,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貧困地區面臨著諸如洪水和乾旱等物理風險的更大威脅。
該研究稱,這些相互矛盾的壓力,再加上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更嚴格的移民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發達國家勞動力市場的緊張狀況,而緩解新興國家勞動力市場的緊張狀況。
費耶爾塔格還警告稱,勞動力市場的混亂可能會加劇社會不平等,尤其是在勞動力市場僵化的國家。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越緊張,通貨膨脹率往往越高。低生產率也會導致高通貨膨脹。
費耶塔格審查了 114 個中央銀行的職責規定,發現其中僅有 15 個,包括英格蘭銀行,明確將就業列為首要或次要目標。美聯儲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將就業列為核心政策目標。
這可能會讓一些銀行有底氣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以緩解氣候變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費耶爾塔格表示:“如果其職權範圍允許,(各國央行)甚至可以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刺激對低碳或氣候適應型就業機會的需求,從而為這一轉型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