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公佈了低於市場預期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大眾汽車集團上半年的銷售收入為1584億歐元,同比下跌0.3%;營業利潤為67億歐元,同比大幅下降約33%,稅後利潤同比下降38.36%至44.77億歐元。
2025年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範圍內共售出了436.3萬輛汽車,同比增長0.5%;交付給客戶440.5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3%,其中純電動汽車46.5萬輛,同比增長46.7%,占總交付量的10.6%,上年同期占比為7.3%。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汽車集團的淨現金流情況也在進一步承壓。2025年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的淨現金流為-83.9億歐元,上年同期為-70.5億歐元;其中汽車淨現金流為-13.5億歐元,由上年同期的正流入3.67億歐元轉為負值。截至6月底,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48億歐元。
大眾汽車集團在報告中稱,營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上調進口關稅導致公司面臨13億歐元的損失,此外,還涉及奧迪、大眾乘用車和旗下軟體部門Cariad的重組撥備7億歐元,以及與二氧化碳排放法規相關的費用支出等也影響了公司業績。
儘管大眾汽車集團全球總交付量實現增長,但銷量結構的變化和外部環境變化成為了其利潤下滑的關鍵因素。從區域表現來看,大眾汽車的區域銷售呈現冰火兩重天。歐洲及其他地區增長3.3%,南美市場大漲21.1%。但關鍵市場表現疲軟,北美地區銷量下滑6.9%;在最重要的單一市場中國,大眾乘用車與輕型商用車交付量同比下降2.3%。
大眾汽車集團還下調了2025年全年業績展望,預計2025年全年銷售收入將與上年持平,低於此前預期的5%的最高增幅。集團整體銷售回報率預計在4.0%至5.0%之間,而此前預期為5.5%至6.5%。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曾經轟動世界的大眾汽車“柴油門”,其影響至今存在。歐洲法院日前裁定,大眾等汽車製造商應對使用溫度敏感排放軟體等作弊軟體負責,並賠償消費者。歐洲法院表示,即使車輛本身符合歐盟標準,但也不能確定該技術的合法性。歐洲法院認為,汽車製造商對買家的賠償可以根據車輛使用情況相應減少,也可以控制在購買價格的15%,但仍必須充分反映其所造成的損害。
來源:中國極速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