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歷史 > 文章内容 返回
在這裏,探尋民族團結的文化根脈
发布:2023-09-18

圖為展出的部分彩陶。(國家民委供圖)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近日,由國家民委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在民族文化宮展出。1500餘件文物古籍穿越千年,鋪展開一幅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長卷。
百川歸海,華夏同根。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文化認同的精神力量,延續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離不開各民族交流互鑒。
三個關鍵字,帶你探尋民族團結的文化根脈。

關鍵字一:文脈千年
蛙紋陶壺、漩渦紋彩陶壺、鋸齒漩渦紋陶壺……展廳裏,一組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彩陶格外引人注目。
“這些彩陶最早可追溯至距今5000多年前,包括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等,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發展的演進歷程。”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館長陶穎介紹,其中,屬於仰紹文化石嶺下類型的變體鯢魚紋陶瓶,記錄了史前時期中原仰紹文化向西發展至甘青地區、衍化為馬家窯文化的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劉國祥說,展覽關注和利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通過展現彩陶等重要文化遺存在中華大地各史前文化遺址間的傳播交流,再現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展現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
從最先記載“大一統”一詞的《春秋公羊傳》,到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紙幣實物,再到成書於19世紀的托忒蒙古文《西遊記》……一件件珍貴文物古籍從歷史深處走來,道出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歷史基因。
“每一件文物古籍,都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記憶。”民族文化宮副主任們發延說。

圖為大一統展廳內場景。
關鍵字二:融通互鑒
眾多展品中,有一冊薄薄的小書頗為特別——西夏文漢文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書上有兩種不同的文字,一側是漢字,另一側是西夏文。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關凱介紹,“按照書中序言的說法,學會‘番言’是中原團結‘番人’的重要途徑;學會漢文,則是‘番人’學習中原文化的重要手段。”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關凱表示,“展覽充分體現了歷史上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的演變過程,深刻揭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重要性。”
展廳裏,藏文、蒙古文、朝鮮文等版本的《共產黨宣言》見證各民族共同的初心;雲南蒙化馬幫牌匾、布朗族秤砣、侗族木雕茶具等文物,記錄茶馬互市中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物件,書寫各族人民血濃於水的情誼……
文化上兼收並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千百年來,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構築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圖為大交融展廳內場景。
關鍵字三:走進大眾
在各民族深化往來的過程中,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通過河西走廊等一個個著名要道你來我往。展覽以別具匠心的設計,將這些要道嵌入展廳,讓人穿越古今。
——更沉浸。走進展廳,頭頂上方是古天文圖、古絲綢之路地圖,腳下則是流淌著一行行經典語錄的“中華文明之河”和“民族走廊”。
——更直觀。展臺猶如一張打開的卷軸,一件件精美展品置於其中,觀眾只需旋轉按鈕,就可以在卷軸上的電子屏上,選擇想瞭解的文物故事。
——更有趣。一面由花瓣組成的古籍牆上,花瓣中藏有200多冊古籍;一面銅鼓周圍,人們觸摸鼓面,展廳內便傳來各民族的音樂交響……
“如何在歷史中抽取核心符號、融入當代元素,是最大的挑戰。”負責展陳設計的大連民族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範一峰說,展覽提取出花瓣“瓣瓣同心”、銅鼓“同心共振”等符號,通過可視化呈現、沉浸式體驗,讓文物古籍真正走出“深閨”、走近大眾。
在這裏,可以深刻感受各民族共同開拓的遼闊疆域、共同書寫的悠久歷史、共同創造的燦爛文化、共同培育的偉大民族精神;在這裏,可以探尋民族團結的文化根脈,見證中華文化的根深葉茂。
來源:新華網

上一篇:沉浸式體驗為開拓文旅新場景注入創新動能
下一篇:愛丁堡最值得去遊玩的地方
相關推荐
  • 中國好手藝展開幕
    链接阅读
  • 中國遺產保護為世界提供啟示
    链接阅读
  • 敦煌遺珍“還鄉” 文明對話“迴響”
    链接阅读
  • 中國瀋陽博物館展出易縣大北城宋遼金銀器
    链接阅读
  • 中國古陶瓷基因庫助荷蘭藏家破解瓷盤年代之謎
    链接阅读
  • 中國西藏考古新成果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链接阅读
  • 良渚考古新發現:古老的水利系統“更複雜了”
    链接阅读
  • 中國馬王堆漢墓出土醫書十六種 看漢代人如何養生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干預後,加沙戰爭距離結束還有多遠?

2025-10-05

比特幣突破 12.5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歐盟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將關稅提高至 50%

2025-10-02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2025-09-30

特朗普對木材進口加征10%的關稅,對櫥櫃和傢俱加征25%的關稅

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講引發歐洲對全球共同承諾的焦慮

2025-09-28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