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Cynthia Kim、Hyunjoo Jin 和 Josh Smith 報導 臨時大選迫在眉睫,韓國的敵對黨派爭相表態,誓言關注經濟和民生,但在面對最大的威脅時,這個沒有領導人的國家仍然束手無策: 特朗普和關稅。
4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推翻了因12月試圖實施戒嚴令而被彈劾的總統尹錫悅,引發了60天內的重新選舉。
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和美國的堅定盟友,韓國在近四個月的時間裏一直由一對輪換的臨時總統執政,他們一直在努力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全面關稅做出有效應對,這些關稅將對這個依賴出口的國家造成沉重打擊。
總部設在美國的新美國安全中心的杜延·金(Duyeon Kim)說:“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首爾將無法妥善應對特朗普快節奏的決策,更不用說就關鍵的外交政策挑戰與華盛頓進行協調,這可能會對韓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法院判決後,主要反對黨民主黨(DP)領導人、大選的推定領跑者李在明承諾 “以大團結的精神重建破碎的民生、和平、經濟和民主”。
一位民主黨官員說,預計李明博將在幾天內卸任黨魁,以便競選總統。
執政黨人民力量黨(PPP)的黨魁桂成棟稱李明博 “危險”,並指出保守黨需要盡最大努力克服經濟逆風。
他說:“現在,外面正在進行全球關稅戰,我們的經濟處於緊急狀態,人民的經濟也處於嚴重狀況。”
支撐經濟增長是政府關注的重點,任何獲勝的候選人都需要有效應對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化。
美國表示將對韓國徵收 25% 的對等關稅,作為其新貿易政策的一部分,該政策還包括其他措施,將影響韓國從汽車到晶片等關鍵行業。
韓國的許多公司都為全球供應鏈做出了貢獻,因此韓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商業來推動其經濟增長。
關稅衝擊是在韓國 3 月份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森林火災之後發生的,這進一步損害了在尹炳世短暫實施戒嚴令引發的政治動盪中不斷下滑的私人消費。
大選後的反應
財政部於 3 月 30 日提出了 10 萬億韓元(69.7 億美元)的追加預算,以幫助應對野火造成的損失,並緩衝美國關稅對經濟的影響
這一數額遠遠低於李在鎔 2 月份提出的 30 萬億韓元。
首爾延世大學的Moon Chung-in預測,在競選期間,各黨派候選人將表示支持美國的同盟關係,不批評特朗普,但在選舉後將採取更具體的措施安撫特朗普,尋找其他貿易夥伴或實施其他措施。
李明博在2022年總統選舉中以微弱劣勢輸給了尹錫悅,他面臨著自己的法律糾紛,一些行業人士認為這位自由派火力手不如尹錫悅對商業友好。
他已將一些經濟問題作為接觸商界的途徑,包括靈活處理工時限制和改革遺產稅。
民主黨議員金泰妍(Kim Tae-nyeon)表示,民主黨將利用競選活動推行一項能吸引各方的經濟政策。
他說:“尹錫悅的彈劾使韓國失去了應對特朗普政府可笑的關稅政策的能力,並對國內需求造成了巨大打擊。”
風險諮詢公司Control Risks Group的主管安德魯·吉爾霍姆說,儘管如此,李明博在相當多的民眾中並不受歡迎,保守派如果推出一位可信的候選人,可能會有競爭力。
他說:“我認為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保守派如何定位自己……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拉開與尹錫悅的距離。”
在短期內,韓國很可能會繼續高度兩極分化,甚至可能比以往更加嚴重,因為尹錫悅的彈劾已經導致了國家的分裂。不過,韓國人民黨的官方立場是接受彈劾決定,漢口大學教授梅森·裏奇表示。
他說:”民主黨也有特殊的責任以寬宏大量的態度接受彈劾判決,不要過分,而是要努力傳達統一的資訊。”
經濟分析師普遍對憲法法院的裁決表示歡迎,認為這解決了不確定性,市場反應有所克制。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駐首爾的韓國市場研究主管徐恩鐘(Seo Eun-jong)說:”今天最大的收穫是,韓國現在有希望在兩個月內選出一位民選領導人。”
(1美元=1,434.8500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