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Casey Hall 報導 據多家出口企業和行業官員透露,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的美國企業對中美貿易關係重歸正軌持樂觀態度,此前兩國領導人上月達成了框架協議。
本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於11月5日開幕,將於本週一在上海閉幕。美國展館內洋溢著積極氛圍。
“我認為人們充滿希望,”上海美國商會主席傑弗裏·萊曼在展館內說道。該商會擁有逾千家會員企業,展館內陳列著葡萄酒、人參、馬鈴薯等行業協會的展品,面積較去年擴大50%。
他補充道:“企業參展的初衷在於開拓新客戶,尋求新的合作機遇。他們選擇來此,正是因為相信這些目標能夠實現。”
本屆進博會開幕僅一周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韓國舉行會晤,雙方達成框架協議,將撤銷今年實施的多項關稅和出口管制措施,其中部分措施曾對大豆、高粱等農產品參展商造成明顯影響。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首席執行官吉姆·薩特表示:“釜山會議取得成功,我們為此慶賀,但其實早在會前我們就已計畫參展。值得強調的是,即便存在摩擦,我們從未放棄中美關係,始終致力於維護並持續深化雙邊合作。”
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中國曾暫停採購美國2025年度大豆,但近期已恢復採購。
美國穀物與生物製品協會主席馬克·威爾遜指出,中國近期採購的大豆和高粱貨運是未來貿易回歸正軌的積極信號。他補充道,今年之前,中國曾占美國高粱出口市場的95%。
“我確實希望雙方能繼續對話,因為只要對話持續,就有希望解決問題——這才是關鍵所在。”威爾遜如是說。
中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儘管美國農業協會在上海表現樂觀,但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與特朗普達成的最新貿易緩和協議,可能只是貿易戰中脆弱的休戰協議,其根源性問題仍未解決。
美國大豆仍面臨13%的關稅,分析人士稱這使得美國對華出口成本過高,相較巴西產品缺乏競爭力。
進博會於2018年在習近平主席倡議下創辦,旨在彰顯中國自由貿易立場,並回應多國對其貿易順差的批評。
但該展會仍存質疑聲,因中國對其他市場的貿易順差在隨後數年持續擴大。
由於出口商通過向世界其他地區增加銷售來彌補美國市場因關稅提高造成的銷量下滑,中國貿易順差預計將超過去年約1萬億美元的紀錄,而這種銷售往往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來爭奪市場份額。
商務部表示,今年共有155個國家和地區及組織參與了進博會。海外參展企業逾4100家,其中美國企業連續第七年保持最大展區規模。
據官方媒體報導,本屆展會預計成交額達834.9億美元,同比增長4.4%,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