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報導 在6月6日至9日的歐洲議會選舉即將開始之前,法國和西班牙農民聯手,計畫封鎖兩國在比利牛斯山脈的幾個過境點,進行“歷史性”動員。這些農民不滿能源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要求引入關稅保護措施,包括天然氣、電力和非道路用柴油,以緩解能源成本上漲對他們的衝擊。
早在今年年初,歐洲多國就已發生農民抗議,農業工會與當局之間爭端的加劇導致抗議蔓延到至少10個國家。農民們開著拖拉機列隊進入多國首都,堵塞街道,封鎖港口與機場。
“我們所在的歐洲,有時會因為抗議而遭遇封鎖。貨物無法跨境運輸,海上航線也會中斷。尤其是在烏克蘭戰爭開始時,這些中斷最終增加了消費者的成本。”在今年5月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第十六屆國際交通論壇(ITF)上,立陶宛作為主席國,該國交通與通訊部部長馬里烏斯·斯庫迪斯(Marius Skuodis)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交通系統的彈性是本屆論壇上一個高度優先的主題。
ITF秘書長金永泰(Young Tae Kim)與立陶宛交通與通訊部部長馬里烏斯·斯庫迪斯(Marius Skuodis)召開第十六屆國際交通論壇(ITF)新聞發佈會。
“有很多相關的討論正在進行中。這些討論可能不會集中在某個具體的衝突或混亂上。不管交通中斷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它們都給我們上了一課,提醒我們需要在交通系統中尋找替代方案。”斯庫迪斯表示,從這些經驗中吸取的教訓之一,便是每個國家都需要盡可能多的出口運輸選擇。
在本屆論壇舉行之際,正值俄烏衝突延宕超過兩年,新一輪巴以衝突已持續逾半年,今年論壇主題也相應聚焦於“衝突下的綠色交通”(Greening Transport: Keeping focus in times of crisis)。在這場交通界的國際盛會上,戰爭與衝突、綠色與低碳,裹挾著新能源電動車、人工智慧等熱點話題,共同構成了一個複雜而緊迫的議題。
在當下這些危機中,決策者如何才能保持長期政策重點,利用機遇推動交通運輸業更加綠色、更具彈性?
在論壇舉行期間,中國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揚發佈了《ITF交通運輸展望2023》中文版,該報告詳細分析了全球交通系統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趨勢和挑戰。報告指出,儘管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全球交通需求預計將繼續增長,尤其是在新興經濟體中。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報告建議各國應加大對綠色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推動交通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ITF指出,該報告的發佈體現了中國在推動全球交通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崛起也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還在電動車技術和生產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新車出口的領導者,其中近40%為電動車。這種快速增長不僅反映了中國在電動車市場的領導地位,也展示了其在推動全球綠色交通轉型中的關鍵角色。
二手車市場在全球交通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新車市場的不斷發展,二手車市場也在不斷擴展。二手車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還在經濟和環境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二手車市場的增長不僅有助於減少新車生產所帶來的環境負擔,還能為那些無法負擔新車的消費者提供經濟實惠的選擇。特別是在電動車逐漸普及的背景下,二手電動車市場的崛起為消費者提供了進入綠色交通的更經濟的途徑。
研究員安德烈亞斯·科普夫(Andreas Kopf)在ITF會議上展示二手車線上儀錶板。
論壇推出了一個新的資料庫和線上儀錶板,用於追蹤全球二手車流動情況。這個工具旨在提高二手車市場的透明度,幫助各國更好地管理二手車的進口和出口,減少環境影響。這些舉措表明,國際社會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在危機時期保持交通系統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在電動車轉型和全球二手車貿易方面,ITF的另一份報告《新但二手:電動車轉型與全球二手車貿易》指出,隨著發達國家逐步轉向電動車,二手車市場也將發生顯著變化。報告分析了二手車的品質和年齡,並繪製了從發達經濟體到新興市場的貿易路線圖。報告還審查了最近的進口和出口政策公告,並首次使用定量分析來理解這些政策如何影響國家間的二手車流動。
報告特別提到,中國在二手車出口市場的快速崛起。自2019年中國允許二手車出口以來,出口量已增長十倍以上,且出口車輛的平均價值也顯著提高。中國政府通過發佈《二手車出口指南》,積極推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發展,目標市場包括中東、東歐和非洲的23個國家。
來源:中國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