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Oliver Griffin and Jake Spring 報導 在為期兩周的聯合國自然峰會(COP16)於週一在哥倫比亞城市卡利開幕之前,近200個國家將面臨向聯合國報告其自然保護計畫的最後期限。
為什麼各國要做出自然保護承諾?
這些承諾應闡明各國計畫如何為實現 2022 年在蒙特利爾舉行的上一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COP15)上達成的全球自然目標做出貢獻。
該協議被稱為 “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確立了 2050 年的四個總體目標和到 2030 年要完成的一系列 23 項更緊迫的任務,如留出 30% 的地球用於保護和籌集 2,000 億美元的自然資金。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承諾?
這些目標被正式稱為 “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畫”(NBSAP)。
在簽署 2022 年公約時,各國同意在締約方大會第十六屆會議開始前提交國家承諾和計畫。這些計畫旨在描述各國為實現昆明-蒙特利爾目標所做的努力,並幫助各國衡量自己是否已步入正軌。
與每隔幾年更新一次的國家氣候承諾不同,各國目前沒有計畫在 COP16 之後更新其生物多樣性計畫。
國家生物多樣性計畫是什麼樣的?
國家生物多樣性計畫沒有固定格式,各國可自行決定將工作重點放在哪里。缺乏標準格式會使計畫更難比較。
例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提交了一份 22 頁的緊湊計畫,而法國的計畫則長達近 400 頁。
各個計畫可能會列出該國將劃出多少陸地或海洋領土用於保護。
還有一些國家將探索如何在農業用地上恢復自然,或在城鎮建立綠地。
專家們擔心,面對如此多的目標,一些國家可能只處理那些最容易實現的目標。
這些聽起來像是氣候承諾。有什麼區別?
NBSAPS 的確類似於各國向聯合國報告其減排計畫和其他氣候變化努力的 “國家減排承諾”。
這些 NDCs 意在衡量實現 2015 年《巴黎協定》中限制全球變暖的全球氣候目標的進展情況。
然而,衡量減少導致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進展遠比評估世界生態系統、動物和植物的狀況要容易得多。各國仍在決定如何最好地衡量全球自然目標的進展情況。
一個國家的兩套承諾–生物多樣性 NBSAP 和氣候 NDC–可能會重疊,因為大自然如何幫助調節世界氣候,以及全球變暖如何威脅破壞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種群。
事實上,與《2022 年自然公約》同時發佈的指導方針鼓勵各國探索有助於實現這兩套目標的行動。
各國會按時提交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計畫嗎?
峰會召開前幾天,約有 16% 的國家提交了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畫。
這些計畫本身需要與當地居民和土著居民進行磋商,這項工作耗時較長,資源較少的國家可能難以按時完成。
為了幫助其他國家開展規劃工作,哥倫比亞和德國於 2022 年發起了一項耗資 3000 萬歐元(約合 3265 萬美元)的名為 “NBSAP 加速夥伴關係 “的計畫,目前至少有 21 個國家參與其中,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和斯里蘭卡。
對於未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計畫的國家,沒有任何懲罰措施。各國還可以選擇提交一份只列出本國目標的報告,但不包括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的任何細節。
在同意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 195 個國家中,有 90 多個國家已經提交了這些目標。
(1美元=0.9188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