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汽車 > 文章内容 返回
嚴守汽車數據安全 讓個人隱私不再“裸奔”
发布:2024-03-13

走到一輛新車前,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鐳射雷達等各式感測器已經愈發常見,為了做到“耳聽八方、眼觀六路”,智能汽車必須通過它們收集規模更大、覆蓋面更廣的車輛數據。有統計數據對比顯示,一輛智能網聯汽車每天會產生約10TB的數據,是傳統燃油汽車的5-10倍。

2023年,因造成超過215萬日本用戶的車輛數據洩露,豐田汽車一度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儘管豐田汽車立刻回應稱,這次洩露事件由人為操作失誤導致,但有報導稱,這幾乎涵蓋自2012年以來,註冊豐田主要雲服務平臺的全部客戶群。

事實上,隨著汽車進入數位化、智能化時代,數據洩密問題已屢見不鮮。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以來,中國針對整車製造、車聯網資訊服務提供等關聯企業的惡意數據攻擊達到280餘萬次。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今,中國國內共發生了超過20起與車企相關的數據洩露事件。

從駕乘人員的面部表情、動作、目光、聲音數據,到車輛地理位置、車內及車外環境數據,汽車數據隱私洩露所引發的消費者維權事件愈發常見,汽車數據安全正面臨著許多新挑戰。如何高效、完善地守住“安全紅線”,用好汽車數據並保障個人隱私安全,成為與每一位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新課題。

在海量汽車數據中劃清個人隱私紅線

根據國家網信辦此前發佈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駕駛人能夠隨時終止汽車製造商等收集車輛位置、駕駛人或乘車人音視頻等敏感個人資訊的行為。

“在技術的幫助下,汽車的數據處理能力日益增強、汽車數據規模日趨龐大,同時暴露出的汽車數據安全問題和風險隱患也越來越突出。”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實際場景中,如汽車數據處理者超越實際需要,過度收集重要數據;未經用戶同意,違規處理個人資訊等,都屬於汽車數據安全問題的範疇。

美國市場調研機構J.D. Power發佈的“2022中國消費者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意識與顧慮調查”報告顯示,47.8%的受訪車主表示,從未收到過汽車品牌或經銷商對個人資訊收集的提示。

這表明很多車企的數據收集行為,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旦這些數據遭到洩露或非法共用,就會產生監聽、身份盜竊等風險,從而影響企業及個人的人身財產安全。

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看來,部分車企的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隨著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功能的逐步落地,保障數據安全將成為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關鍵問題。

“當前,汽車數據安全的應用場景還未固定化,因此要根據其功能開發和使用效果兩方面,不斷進行改進。”張翔直言,從理論上來講,無論車企採取什麼樣的安全解決方案,其數據存儲系統始終會存有漏洞,但車企應該盡可能地提高數據安全等級,多做一些防護措施,這樣才能提升面對網路駭客攻擊的底氣。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針對汽車數據安全提出了相關建議。他認為,隨著汽車行業由“硬體主導”到“軟體定義”,汽車之於用戶已不再是單純的出行工具,已由“單一工業品”到“新數智空間”產品的屬性變遷。用好在智能網聯汽車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首先需要在個人資訊保護、數據要素市場化與國家安全三者之間達成平衡。

朱華榮稱,儘管目前已經出臺了《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個人資訊保護法》《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等法律法規,對個人資訊保護與數據產權確立了部分概括性規定,但對汽車數據中非個人資訊邊界模糊,權屬不明。

他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非個人資訊的邊界模糊與權屬不明,既不利於個人資訊的保護,也讓車企很難更合理、更充分地利用相關數據。

“車輛自身及零部件工況類數據,道路、天氣等與外部環境有關的數據,以及無法識別到具體個人的,應不屬於個人資訊的範疇。而車控類及應用服務類數據,與個人的關聯性存在很大差異,需要從立法層面進一步予以明確。”朱華榮建議說,要在劃清個人隱私紅線的基礎上,促使相關數據由“數據碎片”的分散化向“數據糧倉”的集約化轉變。

北京市中聞(武漢)律師事務所王昆侖告訴記者,由於理論層面的困難和爭議,許多國家在數據立法上回避了數據的所有權問題。

“因此有時候很難界定,車輛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所有權,究竟屬於車主、駕駛員還是車企。但是,《個人資訊保護法》對個人資訊權益的保護是比較明確的,處理個人資訊必須以合法、正當、必要、誠信為原則。車企如果未取得個人同意就擅自處理個人隱私資訊,無疑是侵害了個人資訊權益。”王昆侖表示,如果車企違規公開人臉識別、行車數據等個人隱私資訊,性質更為惡劣,涉嫌侵害個人隱私權,甚至還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

“無論是個人資訊權益還是隱私權被侵犯,個人都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相關方承擔損害賠償等侵權責任,金額可按個人損失或車廠收益確定。”王昆侖說。

數據安全應成為智能汽車發展“壓艙石”

放眼全球,面對智能網聯技術發展的大潮,汽車行業一直高度關注汽車數據安全的相關問題,世界各國的監管機構,針對實際情況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和配套標準。

2021年1月,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第156號法規(UN R156)正式生效。該法規要求汽車製造商具備軟體升級管理體系,履行資訊記錄和保存、升級評估、車輛資訊安全、用戶告知等義務,對軟體升級功能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如升級失敗時仍要保證車輛安全等。

“按照規定,從2022年7月起,在歐盟銷售的所有新車需進行這兩項法規所要求的型式認證,才能上市銷售。”張翔分析稱,UN R155和UN R156法規的強制實施,意味著歐盟對車輛網路安全和軟體升級提出了規範的准入管理要求。

記者瞭解到,目前中國國內大多數車企已形成相對成熟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80%以上整車企業組建了數據安全團隊,形成與企業業務線並行的管理鏈路。不過,相關數據遍佈研發、生產和流通等各個環節,有效管理的難度大大增加。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騰訊雲發佈的《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年度洞察(2023)-企業免疫力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車企在車端安全上普遍達到了較高水位,而在數據安全治理,例如數據分類分級、數據加解密、防洩露等方面,則面臨較大的挑戰。

報告指出,這些挑戰來自監管壓力、技術成熟度等各個方面。有的車企將汽車數據監管聚焦在人、車交互的相關環節,而對企業研發、生產等數據的分類分級未提出明確要求,不同部門或業務團隊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數據定義、收集和存儲方法,導致數據一致性差、準確度低,進而給保護汽車數據安全帶來挑戰。

報告認為,智能汽車的數據安全問題已經演變成行業普遍問題,需要全行業共同解決。儘管面臨諸多挑戰,隨著法律框架不斷完善,車企在數據安全組織制度、專業人員配備上都已初步完善,第三方專業汽車數據安全解決方案廠商不斷湧現,汽車構建數據安全免疫力已具備完備的產業基礎。

記者注意到,由於汽車研發流程複雜,往往要耗時兩三年,部分車企在研發、推出車輛遠程拍攝等相關功能時,關於汽車數據安全的監管政策尚未落地。因此,可能出現產品功能剛用不久就被下架的消費糾紛。

消費者姚小平就吐槽說,許多企業為了凸顯自己產品的獨特性、體現自己更高的智能化水準,曾爭相推出車輛遠程控制、在手機App上查看車載遠程攝像頭等功能。儘管這些功能讓消費者倍感新奇,卻埋下了汽車數據安全的隱患,最終被下架。“如果我們買車多少是沖著這些功能和技術來的,現在功能沒有了,這些錢廠家還打算退還嗎?”

對此,有業內專家提醒說,在宣傳新車和新功能時,相關企業應該更加謹慎,充分告知用戶政策變化可能導致的不同後果。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汽車整車資訊安全技術要求》等四項“強標”完成徵集意見稿,數據安全正逐漸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壓艙石”已成為全行業共識。

有業內人士表示,汽車數據安全建設事關重大,企業需要在合規前提下,充分合理使用汽車數據促進經營,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良性發展。此外,還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眾共同努力,創造安全、可靠的汽車數據利用環境。

“規範汽車數據安全,不僅能促進汽車產業又快又好地實現數位化轉型,還能有效拉動產業提升新質生產力。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真正享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利和樂趣。”上述業內人士總結道。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一篇:哈薩克斯坦總理:願同中方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下一篇:中國5G網路規模全球领先,綠色天線技術助力省12%的電
相關推荐
  • 達契亞推出1.5萬歐元微型車原型,挑戰中國低價電動車
    链接阅读
  • 補貼退坡拉動銷量!特斯拉三季度全球交付49.7萬輛創新高,中國市場環比增三成
    链接阅读
  • 彭博新聞社報導,汽車製造商斯特蘭蒂斯計畫在美國投資 100 億美元
    链接阅读
  • 福特、通用汽車推出計畫延長 7500 美元電動汽車租賃補貼的使用期限
    链接阅读
  • 梅賽德斯採用低碳鋁材減少電動汽車的環境足跡
    链接阅读
  • 沃爾沃客車推出客車版BZR電動底盤:720kWh電池,700km續航
    链接阅读
  • 英國承諾為捷豹路虎提供 20 億美元貸款擔保
    链接阅读
  • 保時捷發佈中國專屬車載資訊娛樂系統 預計2026年搭載多款車型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黃金延續歷史性漲勢,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

2025-10-08

加沙談判聚焦以色列與哈馬斯間關鍵分歧點

2025-10-07

法國政府上任數小時後辭職,加劇政治危機

2025-10-06

特朗普施壓結束加沙戰爭 納坦亞胡面臨極右翼反彈

右翼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