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部分城市關閉門店的消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在傳統視角下,關店往往與品牌發展受阻、市場退卻劃上等號。然而,數據不會說謊,截至今年7月31日,MUJI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門店已增至421家,9月將新開店鋪11家。而在剛剛結束的2025財年,MUJI在中國大陸市場已連續11個月實現銷售額同比增長。
由此可見,商業世界的邏輯遠非如此簡單。撥開表像的迷霧,MUJI呈現的是另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
自我革新:關店目的是置換和優化
近期,有媒體報出MUJI位於北京、上海、長沙等地的個別門店相繼宣佈閉店,難免引起外界的猜疑,這個進入中國市場整整20年的生活方式品牌,終究也要在這裏折戟沉沙?
事實上,商業門店的更新如同細胞的新陳代謝,切除低效、不適應的“舊細胞”,同時培育更高效、更具生命力的“新細胞”,十分尋常。回顧商業史,美國的麥當勞也曾通過大規模關店實現戰略轉型,最終獲得更大發展空間,這正是成熟品牌基於長期主義的精密計算。
近期MUJI門店的關閉,多為主動的、具有前瞻性的戰略革新之舉,其中或面臨周邊商圈發展格局變化,或面臨內部老化體驗模式陳久。如不久前在北京潮流地標三裏屯商圈佈局的新店,以開放式的空間體驗,精准錨定該區域年輕、國際化的消費群體。所以距離不遠開業十幾年的MUJI世茂工三店,其繼續存在的價值已顯著降低,出於優化成本結構的目的而關閉是合乎發展態勢的。
前段時間憑藉圍擋出圈的MUJI成都太古裏旗艦店,開業也有十餘年,面臨新消費需求,從而進行升級改造而短暫關閉,這是適配消費變遷,煥新品牌認知的舉措。
同樣煥新升級的還有MUJI杭州工聯CC旗艦店,已於7月18日開業,以體驗場景為核心,新增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自助拍照機和扭蛋售賣機,內飾上將自然的力量與杭州在地文化融入門店,豐富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此外,MUJI深圳萬象天地店匹配商圈的年輕消費群體定位,店鋪改裝升級強化了重點商品群、增加店鋪大門入口、擴大面積、增加模特,強化空間感等拉近商品和顧客的距離。
這些舉措體現了品牌對門店效益和消費體驗的精准把控,通過對低效門店的更新迭代,為新一輪發展釋放資源。
聚焦長期:每年40家新店目標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關閉門店的同時,MUJI也正加速開拓新市場,且新店遠比閉店多,2025財年,MUJI中國實際關了25家門店,但新開43家門店,門店總數淨增18家。而據MUJI官方小紅書顯示,9月份MUJI即將在大陸8座城市新開11家門店。
另外,根據新開的店鋪邏輯,我們也能總結出未來的方向,呈現出一些為適應市場的新特徵,既有在一二線城市的傳統核心地段,也有下沉至空白區做戰略佈局,既有優化後的新設計新體驗,也有針對新趨勢的新業態。如即將開業的上海金山萬達店,補足了其在上海市場的空白區域,實現MUJI在上海16區全覆蓋。
在這場靜悄悄的門店網路優化背後,是MUJI對中國消費市場變遷的深刻洞察與主動適配。中國零售環境正經曆深刻變革,關閉低效門店,一方面優化了成本結構,將資源從固定支出中釋放出來,另一方面促使品牌重新思考線下空間的價值。未來的無印良品門店,將不再僅僅是商品銷售的出口,而是強化品牌體驗、展示生活方式的樞紐。
據瞭解,MUJI 計畫每年在中國市場開設至少40家新店鋪。這其實是一項長期策略,無論是否閉店,MUJI新店數量始終在穩步增長,呈現了企業穩健發展的戰略思維。而這份底氣來源於其依舊迅猛增長的業績,據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發佈截至5月31日的2025財年前九個月財報,2025財年前九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19.2%,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9.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1%。
MUJI關閉的是物理上的“舊空間”,開啟的是品牌未來的“新價值”。這場從“規模擴張”到“精耕細作”的換擋,不僅是對中國市場的重新審視,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精心佈局,充分展現了其作為國際品牌的應變能力與長遠眼光。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