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是目前中國歷史中最早出現文字記載的朝代,也讓古代傳說成為信史。在《竹書記年》、《史記》等文獻中,都記載了關於這個古老朝代的故事。根據記載,在盤庚遷殷之前,商人屢次遷徙。
《西京賦》:“殷人屢遷,前八後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
所謂前八,是商湯建立商朝以前。而商朝建立後,直到盤庚遷殷之前,又遷徙了五次。目前推測商代共歷時500餘年。可大略分為先商、早商、晚商等三個時期。現今,我們稱商朝為殷商,實際上是以晚商為整個商朝的代稱。殷墟是商王盤庚遷都的目的地,位於今日河南安陽。商朝在殷墟發展茁壯後,後世才連同地名一起稱為殷商。
《竹書記年·仲丁》: 元年辛醜,王即位,自亳遷於囂,於河上。
《竹書記年·河亶甲》: 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囂遷於相。
《竹書記年·祖乙》: 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遷於耿,命彭伯、韋伯。
《竹書記年·南庚》: 元年丙辰,王即位,居庇。
《竹書記年·盤庚》: 十四年,自奄遷於北蒙,曰殷。
根據《竹書記年》記載,商朝曾建都於囂、相等地,最後才遷到殷墟。在先商與早商時期,其中有幾處重要的商代城市遺址,分別是:偃師商城、鄭州商城、盤龍城遺址。
偃師商城遺址
目前認為商代最早的都城,應是位於河南洛陽的偃師商城。據推測,偃師商城是商代的第一個都城,又稱為“西亳”。偃師商城呈長方形,南北長1700公尺,東西最寬約1200公尺。城內具有王城、兵營等一切都城基礎建設,更有縱橫的城市街道分佈與完善的排水系統。
2019年,在偃師商城內發現了排列有序的圓形建築基址群。據說,這是最早的“國家糧倉”。糧倉平面呈現圓形,且內部有十字將圓形空間劃為4個等分空間,一般民居不會有這樣的內部空間設計。除此之外,一般糧倉確實是以圓形結構建造,因此推斷這可能是當時用以存糧的倉庫。
偃師商城“國家糧倉”
但偃師商城被視為商代亳都的看法,也受到一部分人的反對。有人認為,商湯建立的亳都,應該是位於河南鄭州的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發現於1955年,後來又陸續發掘了疑似外城牆的夯土堆。整個鄭州商城的規模呈現接近方形,位於整個遺址的東北角,可見較為密集的夯土台基。有學者推測,此處應是鄭州商城的宮殿區。在鄭州商城的城垣週邊,有許多手工作坊遺址,有冶銅、制骨、制陶作坊等遺址的分佈。除此之外,城外四周也有墓葬群的分佈。
鄭州商城宮殿遺址推測復原圖
這種在都城遺址東北角有宮殿遺址聚集的現象,除了鄭州商城之外,在湖北盤龍城,還有安陽殷墟也都有這種現象。
盤龍城遺址
盤龍城遺址位於湖北武漢東北郊黃陂區境內的盤龍湖畔。從現在的地貌上看來,會發現盤龍城似乎是一座海上孤城。很明顯的,當時的地貌與今日不同。在商代,盤龍城四周的土地應該都是相連的。而整個盤龍城遺址的地勢,也是東北高而西南低,並且在東北角的位置也有宮殿建築聚集。不過,整個盤龍城的規模要較鄭州商城小的許多,大約只有鄭州商城的1/25。
似乎從鄭州商城之後,商代都城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傳統。不論都城規模大小,位於東北角基本是宮殿區,也就是王宮貴族所在地。而手工作坊與墓葬區,都會分佈在城址以外的地方。
來源:全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