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Kate Abnett 報導 各國週四同意在未來兩年將聯合國氣候機構的預算增加 10%,該機構對此表示歡迎,稱這是各國政府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其中中國的貢獻有所增加。
儘管聯合國其他機構因美國大幅削減捐款而面臨資金嚴重短缺,且歐洲一些國家對雄心勃勃的氣候政策存在政治阻力,但在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中,來自日本、沙烏地阿拉伯以及斐濟等小島國在內的近 200 個國家還是達成了這項協議。
各國同意為 2026 至 2027 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提供 8150 萬歐元的核心預算,比 2024 至 2025 年增長 10%。核心預算由各國政府出資。
該協議包括中國出資比例的提高,這反映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承擔新預算的 20%,高於此前的 15%。
只有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獲得的份額更大,為 22%。然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退出了聯合國《巴黎氣候協定》,並停止了國際氣候資金援助。彭博慈善基金會已承諾填補美國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預算的貢獻。
本周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中,美國未出席,而此次會議批准了相關預算。
聯合國氣候事務負責人西蒙·斯蒂爾對這一增長表示歡迎,稱其為“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各國政府即便在艱難時期仍認為聯合國召集的氣候合作至關重要。”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每年都會在各國之間組織氣候談判,並協助落實達成的協議,包括 2015 年的《巴黎協定》,該協定促使幾乎所有國家都承諾限制全球變暖。
近年來,該機構面臨嚴重的預算短缺,因為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主要捐助國未能按時付款,這促使該機構削減開支,包括取消一些活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運營成本和人員規模——其核心預算在 2025 年為 181 名員工提供資金——比一些面臨大幅資金削減的其他聯合國機構要小,比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機構約有 400 名員工。
與此同時,聯合國秘書處——這一全球性機構的執行機構——正準備根據一份內部備忘錄削減其 37 億美元預算的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