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wantje Stein 和 Oliver Ellrodt 報導 德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吃塑膠的真菌,它可以為解決每年數百萬噸垃圾污染世界海洋的問題帶來一線希望。
但他們警告說,他們的工作很可能只是解決塑膠污染的一小部分,並表示仍有必要減少食品包裝和其他碎片進入環境,因為它們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降解。
研究小組負責人說,他們在德國東北部的施特赫林湖(Lake Stechlin)對微真菌如何在沒有其他碳源的情況下在某些塑膠上茁壯成長進行了分析,結果清楚地表明,其中一些真菌能夠降解合成聚合物。
萊布尼茨淡水生態與內陸漁業研究所研究小組負責人漢斯·彼得·格羅薩特告訴電視臺:“我們工作中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我們的真菌可以專門在一些合成聚合物上生長,甚至形成生物質。”
格羅薩特認為,這種微生物塑膠破壞者可用於污水處理廠或其他條件受控的設施。不過,真菌不太可能成為阻止全球垃圾氾濫的解決方案。
格羅薩特告訴記者:“我們肯定應該儘量少向環境中排放塑膠。塑膠是由化石碳製成的,如果蘑菇將其分解,這與我們燃燒石油或天然氣並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沒有什麼區別。”
在 18 種被選中的真菌菌株中,有 4 種被證明特別 “饑渴”,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有效地利用塑膠,尤其是用於製造建築泡沫的聚氨酯。
塑膠袋和包裝中使用的聚乙烯降解速度要慢得多,而輪胎磨損產生的微塑膠則最難降解,這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重金屬等添加劑。
格羅薩特說,他相信真菌利用塑膠的能力是為了適應環境中大量的塑膠碳。
不過,它們的酶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部條件,如溫度或微量營養素。
歐洲塑膠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 年全球塑膠產量約為 3.9 億噸,而 1950 年僅為 170 萬噸。雖然回收率在過去幾年中有所提高,但全世界只有不到10%的塑膠垃圾被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