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科學家在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稱,全球廣泛使用的可攜式基因測序儀存在未知的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私人基因數據在無察覺的情況下泄露或被篡改。
研究團隊在牛津納米孔公司生產的MinION可攜式測序儀及其配套軟體中,識別出3處安全漏洞。其中兩處漏洞可使未經授權者擅自訪問設備,在用戶不知情時複製或修改DNA數據;第三處缺陷則易引發“服務中斷”問題,測序過程中止,導致設備呈現故障狀態。儘管牛津納米孔公司已根據安全人員提示發佈軟體更新以修復漏洞,但若設備繼續使用舊版軟體或接入不安全的網路系統,仍面臨被攻擊的風險。
團隊表示,僅有手掌大小的MinION測序儀售價數千美元,可在全球任意地點操作,徹底改變了以往DNA測序工作流程複雜、成本高昂的局面。然而,這種便利性也帶來了新的安全隱患,測序儀需連接電腦運行,而電腦若接入不安全網路,或在野外等非受控環境中感染惡意軟體,便可能成為數據洩露的突破口。
目前這類納米孔測序儀僅用於科研領域,尚未應用於臨床診斷。但團隊強調,即便是科研用途,這些設備同樣涉及人類DNA的測序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在最新發佈的指南草案中,已開始區分測序儀的科研用途與臨床應用,這反映出學界對該領域安全規範日益重視,同時也暴露出相關標準仍存在空白。
團隊強調,隨著可攜式基因測序技術日益普及,科學界亟須構建“安全優先”的系統設計理念,以應對基因組數據面臨的新型威脅。
來源:中國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