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anoj Kumar 報導 印度一位高級官員表示,印度拒絕接受歐盟提出的對碳排放行業徵收更高稅費的提議。歐盟27國表示,當這些產品進入其邊境時,將對此進行抵消。
由歐盟委員會稅收與海關聯盟總幹事傑拉西莫斯·托馬斯率領的代表團在與印度官員會面時,為提議中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辯護。
印度經濟事務秘書阿傑·塞思(Ajay Seth)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的建議不切實際。他們的團隊來見過我們……他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對像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行不通。”
塞思表示,新德里已向歐盟代表團闡明立場,稱該提議不公平,對國內市場成本不利。歐盟去年批准了世界上第一個對高碳商品進口徵收關稅的計畫,包括鋼鐵、鋁和水泥等產品,旨在到2050年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
歐盟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代表團訪問後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與印度的談判仍在“技術層面”進行。
歐盟官員正試圖說服像中國、南非和印度這樣的國家支持CBAM。
歐盟代表團曾告訴印度,碳稅的主要目的是不是為了增加收入,而是為了確保向歐盟市場供應更環保的產品。
歐盟代表團建議印度可以徵收自己的碳稅,以資助供應鏈的改進,減少碳排放,同時保持其在歐盟市場的份額。
更高的成本
賽斯表示,鋼鐵行業的綠色化將給經濟帶來更高的成本,“考慮到收入水準僅為歐洲的二十分之一,我們能承受更高的價格嗎?不能。”假設印度沒有在國內對高碳生產徵收稅費,也沒有鼓勵向低碳生產方式轉變的激勵措施,根據行業估計,歐盟計畫從2026年1月1日起對每一批進口的鋼鐵和鋁徵收碳稅,可能徵收20%至35%的關稅。
分析師警告稱,關於碳排放的僵局可能會給雙邊貿易帶來壓力,並影響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
“由於印度正在與歐盟談判FTA,因此印度應該做好準備,即印度產品將在歐盟面臨高達20%至35%的CBAM稅,而歐盟的產品將免稅進入印度,”新德里智庫Global Trade Research Initiative(GTRI)的創始人Ajay Srivastava表示。
歐盟是印度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之一,2023年印度對歐盟的出口總額接近1000億美元。
Seth表示,印度希望歐盟遵守2015年巴黎協定中達成的碳排放規則,該規則允許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在減排目標上享有比發達國家更大的靈活性。據智庫Ember的數據,2022年印度的碳排放強度為每千瓦時632克,同時該國正在擴大可再生能源產能,自2018年以來已將碳排放強度降低了3.5%。印度的目標是到2070年實現碳中和。
“我們目前大約有170至18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但夜間並不可用,”塞斯指出,並指出僅為歐盟市場生產更環保的出口產品所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