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Greg Torode 報導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地區的衝突為中國在與印度的競爭中提供了潛在的豐富情報收穫,因為中國可以從其戰鬥機和巴基斯坦在行動中使用的其他武器中收集數據。
安全分析人士和外交官稱,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有能力從其邊境設施和印度洋艦隊以及太空中即時深入監視印度的行動。
新加坡安全分析師亞曆山大·尼爾說:“從情報角度看,這是一個罕見的機會目標,它就在中國邊境,涉及一個關鍵的潛在對手。”
兩名美國官員稱,一架中國製造的巴基斯坦殲·10噴氣式戰鬥機至少擊落了兩架印度軍機,其中一架是法國製造的陣風戰鬥機。印度沒有承認損失了任何一架飛機,而巴基斯坦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都證實使用了殲·10飛機,但沒有對使用了哪些導彈或其他武器發表評論。
這次空中衝突是世界各國軍隊研究飛行員、戰鬥機和空對空導彈在實戰中的表現,並利用這些知識為自己的空軍做好戰鬥準備的難得機會。
印度和中國是相互競爭的地區巨頭和核大國,被廣泛視為長期戰略對手,兩國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邊界線長達 3,800 英里(2,400 英里),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一直存在爭議,並在 1962 年引發了一場短暫的戰爭。
最近的一次對峙始於 2020 年,10 月雙方達成巡邏協議後解凍。
安全分析人士稱,雙方都已採取措施加強邊境沿線的軍事設施和能力,但中國也從上層加強了情報搜集。
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指出,中國目前擁有 267 顆衛星,其中 115 顆用於情報、監視和偵察,另外 81 顆用於監控軍事電子和信號資訊。這一網路令包括印度在內的地區競爭對手相形見絀,僅次於美國。
身為夏威夷太平洋論壇智囊團兼職研究員的尼爾說:“無論是在太空還是導彈追蹤能力方面,中國現在都比以前強得多,因為中國有能力在事情發生時對其進行監控。”
巴基斯坦軍方媒體部門和資訊部長也沒有立即回應就與中國共用資訊發表評論的請求。
巴基斯坦此前曾表示,它與中國有著 “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印度尚未就此發表評論,但其駐英國最高外交官、高級專員維克拉姆·多萊斯瓦米告訴天空新聞,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並不令印度擔憂。
他說:“中國需要與所有鄰國建立關係,包括我們。”
導彈部署
分析人士和外交官稱,中國軍事情報小組渴望獲得印度使用防空系統、發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資訊··不僅是飛行路線和精度方面的資訊,還有指揮和控制方面的資訊。
一些分析人士說,印度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任何部署都會引起特別關注,因為他們認為該導彈尚未用於實戰。
中國還加強了海上情報搜集。公開情報追蹤者稱,近年來,中國在印度洋的活動日益活躍,中國部署了太空追蹤船以及海洋研究船和漁船,進行長期部署。
地區外交官說,雖然中國海軍對在印度洋大規模部署軍艦一直比較謹慎,仍然缺乏一個廣泛的基地網路,但它積極利用這些其他船隻尋求情報。
上周,一些追蹤者注意到,隨著與巴基斯坦的緊張局勢加劇,中國漁船船隊異常龐大,顯然是齊頭並進,駛入了印度海軍在阿拉伯海演習的 120 海裏範圍內。
五角大樓關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報告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捕魚船隊經常履行協調民兵的職能,發揮著重要的情報搜集作用。
開源追蹤者達米安·西蒙在一篇 X 帖子中寫道:“這些船隻可能兼任監聽站,追蹤事態發展節奏和反應模式,向其贊助者提供預警和海軍情報,”該帖子強調了 5 月 1 日在印度海軍演習附近部署的 224 艘中國船隻。
中國官員通常不承認存在民兵漁船或由其他名義上的民用船隻執行的情報工作。
鑒於中國與巴基斯坦深厚而廣泛的戰略關係,可以預期中國政府也會充分利用其在巴基斯坦的特使和軍事團隊網路來獲取關鍵資訊。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的中國安全問題學者詹姆斯·查爾說:“鑒於巴基斯坦國防部一直從中國進口一些最先進的軍事硬體,中國軍事顧問和其他人員在巴基斯坦的存在是眾所周知的,因此我們可以肯定解放軍將能夠獲取相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