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巨頭博通正式加入OpenAI的“朋友圈”,但公司此前透露的神秘大客戶另有其人。
當地時間10月13日,OpenAI與博通宣佈,為滿足OpenAI的算力需求,雙方將共同開發和部署10GW(千兆瓦)的定制AI晶片及計算系統,由博通在明年下半年開始部署,預計將在2029年底完成。
雖然雙方並未透露交易的具體金額,但有知情人士表示,OpenAI計畫在博通的晶片上投入數百億美元。
與英偉達一樣,博通也被投資者視為AI(人工智慧)支出激增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得益於市場對博通定制AI晶片(ASIC)的樂觀態度,博通(Nasdaq:AVGO)股價在去年上漲了超過一倍。
消息傳出後,一些分析師猜測,OpenAI正是博通在一個月前宣佈的百億美元晶片訂單來源。不過,博通半導體解決方案集團總裁查理·卡瓦斯(Charlie Kawwas)對此表示否認。
卡瓦斯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如果我的好朋友格雷格(OpenAI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能夠開出100億美元,我非常樂意接受,不過他還沒給我這張訂單。”
今年9月,在財報電話會上,博通CEO陳福陽(Hock Tan)表示,公司獲得一筆來自未具名新客戶的100億美元AI晶片大單,預計晶片將從明年開始出貨,因此公司大幅上調了2026財年的AI業務收入預期。
在採訪中,卡瓦斯透露,博通已經為OpenAI的晶片工作了18個月,“基本完成了設計”,預計將在不到12個月內投入量產。
13日當天,博通股價漲9.88%收於每股356.7美元,總市值1.68萬億美元,一日增加超1500億美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漲超50%。
在當天的另一場採訪中,陳福陽表達了對生成式AI前景的樂觀預測。他指出,目前全球GDP約為110萬億美元,其中“有30%與知識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相關”:“當你引入生成式AI,就能夠在社會的許多領域創造了新的智能。占GDP 30%的這部分比重將增長到40%,意味著每年新增10萬億美元的產值。”
對於博通來說,與OpenAI的合作將幫助公司穩固在AI市場的地位。雖然憑藉定制晶片打開了屬於自己的市場,但博通仍然處於AI晶片龍頭英偉達的陰影之下。
陳福陽表示,作為一家未上市公司,OpenAI的價值已經達到5000億美元左右,是“少數幾個在創建基礎模型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公司之一”。
今年9月,博通發佈截至8月3日的2025財年第三財季業績報告,公司期間營收159.52億美元,同比增長22%,創下歷史新高;Non-GAAP下淨利潤為84.04億美元,調整後攤薄每股收益(EPS)為1.69美元。
另一邊,作為全球估值最高的AI初創公司,OpenAI今年以來動作頻頻,與甲骨文、英偉達、AMD等巨頭簽署總額約1萬億美元的協議,覆蓋算力、雲服務等多個關鍵領域。
今年9月,英偉達與OpenAI宣佈達成合作,OpenAI將建成並部署至少10吉瓦的AI數據中心,配備數百萬塊英偉達GPU,用於訓練下一代模型。同時,英偉達計畫逐步向OpenAI投資1000億美元。
10月6日,AMD(超威半導體)也進入OpenAI的“朋友圈”,雙方計畫在2025年前完成技術整合,未來數年內部署6GW的AMD圖形處理器算力。同時,AMD向OpenAI發行1.6億股認股權證,約相當於其10%的股份。
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最新的訪談中表示,從電子元器件製造、物理設施搭建,到電力設備、晶片產能擴張,再到消費者需求和商業模式的支撐,所有環節必須同步啟動,“這是一場複雜的多線協調戰役……未來幾個月還會有更多的交易”。
在宣佈與博通合作的公告中,奧特曼表示:“與博通的合作是建設能夠釋放AI潛力、為人類和企業帶來實際價值所需的基礎設施的關鍵一步。通過開發我們自己的加速器,進一步豐富合作夥伴生態系統,共同打造推動AI前沿的算力以造福全人類。”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