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22日上午,“文明互鑒與區域發展——北非地區漢學家大會”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開,部分學者在中國北京以線上方式參加會議。
來自埃及、摩洛哥、突尼斯、蘇丹等北非國家的近30位漢學家、翻譯家代表,圍繞“北非地區漢學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中國文學在北非地區的譯介與傳播”“北非地區漢語國際教育與人才培養”等核心議題,共同探討中非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新趨勢、新範式和新成果。
12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吉炳軒(中)向世界漢學中心和漢學家贈送書法作品。 (主辦方供圖)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吉炳軒出席並講話。吉炳軒表示,中非文明交流的歷史表明,只有通過交流互鑒,文明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不同文明之間才能相互碰撞、互相包容、共同進步。他希望各位漢學家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消除國家間、人民間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解誤讀誤判,努力為世界解讀中華文明、分享中國智慧,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和進步。
穆罕默德五世大學副校長卡蘇·奧斯梅爾(KASSOU OSMAÏL)表示,摩洛哥與中國長久以來保持著堅固而深厚的友好關係。作為摩洛哥最高學府,穆罕默德五世大學致力於漢語教學與漢語推廣,培養了大批通曉中文、熱愛中國文化的人才。未來該校將繼續深化漢語教學,推動地區漢學發展,為促進摩中雙邊關係與合作發展培養更多生力軍和“接棒者”。
摩洛哥漢學家哈立德·漢謨思(Hammes Khalid)探討了中國和摩洛哥文化中共同蘊含的“中庸”思想。他指出,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觀。它不僅適用於中國社會,也對其他國家和地區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大會由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和北京語言大學聯合主辦,世界漢學中心與拉巴特中國文化中心承辦。與會學者認為,此次大會為北非地區的漢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將以此為契機,繼續加強學術研究和交流合作,推動中非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