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ntoni Slodkowski、James Pomfret 和 Laurie Chen 報導 八年前,唐納德-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宮後,中國領導人對他的關稅和激烈言辭作出了強硬回應,導致貿易戰爆發,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跌至多年來的最低點。
這一次,中國政府一直在為特朗普的回歸做準備,深化與盟友的關係,加強在科技領域的自力更生,並預留資金來支撐經濟,而中國經濟現在更容易受到特朗普威脅徵收的新關稅的影響。
專家們說,雖然對這些舉動的一些報復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國將重點利用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裂痕,並旨在降低溫度,以幫助早日達成協議,緩解貿易摩擦帶來的打擊。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專家趙明浩說,中國可能不會重演特朗普就任第一任總統時的劇本,當時中國政府對特朗普的關稅舉措反應非常強烈。
他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週四給特朗普的致辭中呼籲 “合作 “而非 “對抗”,強調兩個超級大國之間 “穩定、良好和可持續的 “關係”。
“此時此刻,特朗普對北京來說並不陌生。”北京將以有分寸的方式作出回應,並努力與特朗普團隊進行溝通。
儘管中國科技巨頭現在對美國進口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但受到大規模房地產危機打擊、背負著不可持續債務的中國經濟卻處於比2016年更弱的地位,只能勉強維持5%的增長,而當時的增長率為6.7%。
更糟糕的是,特朗普已承諾終止中國的最惠國貿易地位,並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超過 60% 的關稅,遠高於其第一任期內徵收的關稅。
復旦大學的趙建華教授說,中國政府已經考慮到了這種情況,但預計關稅水準將低於競選時承諾的水準,因為 “這將大大推高美國的通脹”。
儘管如此,單是這一威脅就令世界最大出口國的生產商們感到不安,因為中國每年向美國出售的商品價值超過 4000 億美元,而美國人在其他地方購買的產品的零部件價值則高達數千億美元。
新加坡拉賈拉特南國際關係學院學者黎明江說,因此,中國經濟可能需要比週五預期的 1.4 萬億美元更多的刺激措施。
趙建華說:”這將對中國的國際貿易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影響就業和政府收入。中國可能不得不在國內採取更大的刺激計畫。”
魅力攻勢
為了促進全球貿易,中國一直在開展外交閃電戰,鞏固聯盟,修補與敵人的關係,並繼續與歐盟進行艱難的談判,即使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之後也是如此。
上個月,中國結束了與印度在有爭議的邊界問題上長達四年的軍事對峙;8 月,中國解決了與日本在福島核電站放射性水排放問題上長達兩年的爭執;6 月,國務院總理李強訪問澳大利亞,這是七年來中國總理首次出訪澳大利亞。
上個月,習近平和李強還分別出席了金磚五國(目前占全球經濟總量的 35%)和上海合作組織十國峰會,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進一步加深。
“《中國-全球南方專案》主編埃裏克·奧蘭德說:”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對非洲、拉美和東南亞的強勢介入並沒有表現出很大的興趣,這為中國在這些市場的運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基本上沒有爭議。”
一些專家說,在歐洲,與中國的貿易緊張關係可能會被對特朗普在烏克蘭戰爭中的作用可能減弱及其經濟政策的擔憂所抵消,從而為中國政府創造一個機會。
香港浸會大學專家讓·皮埃爾·卡貝斯坦說:”中國將繼續與歐洲人、英國人、澳大利亞人甚至日本人接觸,而不僅僅是試圖在美國和北方國家之間打入楔子。”
他說,“但這也是其重新平衡對外貿易,使之有利於全球南方國家的使命的一部分。”
科技衝鋒號
在第一次貿易戰期間,特朗普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並制裁了包括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在內的公司,這促使中國的科技行業開始專注於國內市場並實現自給自足。
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前董事總經理溫斯頓·馬說,特朗普在 2018 年禁止向中國電信公司中興通訊出售零部件是這一轉變的主要導火索。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 “真的很可怕,所以他們開始做準備。這是這種防禦性思維的開始,”溫斯頓·馬補充道。
不久之後,習近平敦促中國加強科技自力更生,推動中國建立包括人工智慧和太空在內的關鍵產業。
結果如何?八年前,中國僅有四個價值超過 140 萬美元的政府採購專案,用國產硬體和軟體替代國外硬體和軟體。數據顯示,今年此類專案的數量已激增至 169 個。
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晶片製造商 “肯定感受到了收緊–這些中國公司無法向全球客戶供貨,也無法獲得最新的晶片。”溫斯頓·馬說。
納紮克·尼卡克塔爾是特朗普手下的一名商務部官員,她認識特朗普的顧問,她說她預計特朗普會 “在對華出口管制政策上更加激進”。
她預計 “實體名單將大幅擴大”,即限制向名單上的公司出口,以涵蓋上市公司的關聯公司和商業夥伴。
前中投公司高管馬雲說,隨著美國將制裁制度擴大到海外供應商,這些限制措施將在一段時間內產生影響。
“我認為,未來幾年是中美科技競爭最關鍵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