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WLA Prize,中文簡稱“頂科協獎”)獲獎者名單在上海臨港正式公佈。
其中,“生命科學或醫學獎”授予康奈爾大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系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名譽教授斯科特·埃默爾(Scott D. EMR)和猶他大學生物化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韋斯·桑德奎斯特(Wesley I. SUNDQUIST),表彰他們在受體膜蛋白轉運與降解細胞機制研究中的突破性發現,該機制與病毒出芽、感染進程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藥物干預密切相關。兩位科學家將共用2025頂科協獎1000萬元單項獎金。
斯科特·埃默爾的重要貢獻在於,他所發現的內體蛋白分選轉運複合體 (ESCRT) 途徑,對於涉及膜生物學的多樣化過程至關重要,其中包括細胞分裂、細胞表層受體調節、病毒傳播及軸突修剪等。這些過程對於生命、 健康及疾病尤其重要。
2025頂科協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遴選委員會主席、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通過視頻解讀表示,如今ESCRT介導的膜重塑機制被公認為所有細胞的通用機制,不僅參與溶酶體降解,還廣泛應用於細胞膜損傷修復、細胞分裂終末過程以及大腦發育中神經元軸突修剪等關鍵生理過程。
與此同時,韋斯·桑德奎斯特實驗室獨立發現,埃默爾團隊發現的ESCRT蛋白可與HIV主要結構蛋白結合,並介導成熟HIV核心顆粒從感染細胞中釋放。這表明,病毒已經進化到通過劫持宿主蛋白實現出芽過程。
病毒結構蛋白進而重排形成具有錐形衣殼外殼包裹病毒核糖核酸(RNA)的感染性顆粒,使病毒RNA能逆轉錄為去氧核糖核酸(DNA)。DNA被運送穿過細胞質,最終將DNA輸送至細胞核完成感染週期。
韋斯·桑德奎斯特團隊進一步解析了病毒衣殼的三維結構,證實該結構對病毒增殖等多環節至關重要,由此指明其作為藥物靶點的潛力。
蘭迪·謝克曼尤其提到,美國生物制藥巨頭吉利德科學公司基於該突破研發了強效新藥物——來那帕韋(lenacapavir),這種藥物在預防HIV感染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來那帕韋是全球首個獲批的HIV衣殼抑制劑類藥物。該藥物通過每半年一次的皮下注射給藥,極大地減少了患者的用藥頻率和不便,從而提高了藥物的可接受性和患者的依從性。今年的1月2日,吉利德也宣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其研發的來那帕韋鈉注射液及片劑進入中國市場。
“Scott EMR教授與Wesley SUNDQUIST教授的成就,完美詮釋了基礎科學研究如何通過揭示生命機制,最終轉化為具有全球健康影響力的實際應用,堪稱科學造福人類的典範。”蘭迪·謝克曼評價稱。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是2021年在上海發起創設、由紅杉中國獨家提供永久資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學家評選的科學大獎。頂科協獎設立“智能科學或數學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兩個單項獎。單項獎金金額為 1000 萬元人民幣,最多可由4人共同獲獎並分享,為全球獎金最高的科學獎項之一。截至2025年,頂科協獎已成功評選四屆,共有12位科學家獲此榮譽。
值得關注的是,2025頂科協獎頒獎典禮將於10月24日與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同時舉行,上述兩位獲獎者也將來滬出席典禮,並參加獲獎者系列交流活動。
斯科特·埃默爾在現場連線時對記者表示,其曾在2002年與一批美國科學家同行訪問過上海。當時參觀了包括復旦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舉辦了學術研討會,並與師生們進行了交流。“即便在當時,上海的天際線已然令人驚歎,林立的現代摩天大樓與大量新建工程交相輝映。當地美食令人回味無窮。”
他提到那段旅程給他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尤其是人們展現出的熱情好客讓其印象深刻。斯科特·埃默爾表示非常期待下個月重訪上海,“最令我興奮的是,能夠親眼見證這座城市二十多年來的巨變。同時,我也期待與師生們交流,聆聽他們精彩的研究成果和人生體驗。”
韋斯·桑德奎斯特尚未到訪過上海。他在現場連線時對記者表示,科學本身就是一項真正的國際性事業。“因此,就這一點而言,我對於首次訪問中國感到非常興奮。”他談到,中國已在科學領域崛起成為世界領導者,如今在諸多關鍵技術領域以及科學影響力和頂尖學術機構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因此,我期待結識新的科學家,並探索開展合作的可能性。”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