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導,記者從中國石油獲悉,全球首個超稠油開採塔式光熱替代示範工程專案 9 月 12 日在新疆投產,每年可替代天然氣近 392 萬立方米,標誌著我國油氣開發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報導稱,全球首個超稠油光熱開發專案位於新疆克拉瑪依市新疆油田風城油田作業區,占地面積 15 萬平方米,採光面積達 5.15 萬平方米。通過智能操控 23712 面輕型模組化小定日鏡,將太陽光反射到 113 米高的集熱塔頂吸熱器,將產出的 305℃高溫蒸汽注入地下,滿足稠油熱采需求,同時專案創新利用地下的蒸汽腔進行熱能存儲,使其在夜間無光照條件下,也能夠持續釋放白天儲存的熱量加熱油藏。
新疆油田公司風城油田作業區一級工程師陸興介紹,專案採用的小型定日鏡技術,追蹤太陽光最佳反射角度的精度可達 1.2 毫弧度,遠高於商業電站普遍 2.0 的追蹤精度水準。鏡面太陽光反射效率超 95%,上述指標均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從報導獲悉,稠油是指黏度高、流動性差的原油,其全球儲量占比超過 70%。目前全球各國主要以熱采技術進行稠油開發,也就是通過燃氣或燃煤鍋爐產生的過熱蒸汽進行降粘處理後再進行採收,這種方式普遍存在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問題。作為我國最大的整裝淺層超稠油生產基地,風城油田稠油熱采年均消耗天然氣近 10 億立方米、原煤約 30 萬噸。
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風城油田作業區副經理郭巍表示,高溫光熱專案建成並投產運行後,將年生產 5.2 萬噸的零碳過熱蒸汽,替代天然氣近 392 萬立方米,相當於 2 萬戶家庭一年的天然氣需求,這部分蒸汽用於稠油熱采可實現零碳採油。
來源:中國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