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Helen Reid and Francesco Canepa 報導 包括涼鞋製造商勃肯(Birkenstock)和珠寶商潘多拉(Pandora)在內的全球零售商正在考慮通過在全球市場提高價格來分攤美國關稅成本,以避免在美國大幅提價從而影響銷售。
全球業務佈局讓大型零售商在美國能將較高的關稅成本降至最低,但這也讓各國央行提高了警惕,因為這種策略可能會在歐盟和英國等其他市場引發通脹,而這些地區的消費價格剛剛開始趨於穩定。
勃肯(Birkenstock)公司的首席財務官上周表示,全球範圍內“個位數低位”的提價幅度就足以抵消美國關稅帶來的影響。
潘多拉首席執行官亞曆山大·拉奇克表示,這家丹麥公司正在權衡是否在全球範圍內提價,還是更多地在美國市場提價,美國是其最大的市場。
德國波恩諮詢公司西蒙顧和的合夥人馬庫斯·戈勒表示:“企業確實在考慮分攤關稅。”“一家來自美國以外的製造商可能會說,好吧,我不能大幅提高在美國市場的價格,所以我將在美國小幅提價,在歐洲小幅提價,在其他市場也小幅提價。”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已對所有全球進口商品加征 10% 的全面關稅,並威脅要對其貿易夥伴加征更高所謂的“對等”關稅。
當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表示,由於關稅的原因不得不提高商品價格時,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命令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商“自行消化關稅”。
零售商在非美國市場宣佈提價可能是避免特朗普類似強烈反對的一種方式。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市場行銷學教授讓 – 皮埃爾·杜貝說:“顯然,如果你們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時要被徵收關稅,那麼從數學角度來講,你們在美國就得提高價格。”
“但你又不想被白宮指責純粹因為美國加征關稅而漲價,所以如果你能證明你的產品在世界各地的價格都在上漲,那麼……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保護。”
密歇根州立大學供應鏈管理學教授傑森·米勒表示,零售商可以在消費者對價格不太敏感的某些產品或某些市場提高價格,並用這部分收益來補貼那些價格上調會更嚴重損害銷售的產品或國家。
他說:“或許一家只在美國經營的公司不得不將(美國的)價格提高 12%。但作為一家全球性公司,你們只需將價格提高 8%,因為你們可以在其他市場調整價格。”
如果眾多跨國零售商確實將關稅帶來的損失轉嫁出去,那麼通脹上升甚至可能波及那些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以儘量減少關稅影響的國家,比如英國。
英格蘭銀行行長安德魯·貝利本月早些時候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些全球性企業不區分(關稅稅率)差異,只是說,我們要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一個統一的定價方案,完全不顧這些差異。”
“我覺得我們確實得仔細留意那件事。”他說道。
通脹不確定性
在歐元區,通脹率終於朝著歐洲央行 2%的目標穩步下降。歐洲央行 3 月底對歐洲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零售業的價格增長較為溫和。
但那是在特朗普於 4 月 2 日公佈其關稅政策之前,後來他還將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到了 145%。
然而,美國對中國加征的關稅上周已降至 30%,這使得一些歐洲零售商能夠以比以前更低的價格採購商品。
塔科時尚(Takko Fashion)首席執行官馬蒂諾·佩西納(Martino Pessina)表示,由於美國零售商取消了在中國工廠的訂單,中國供應商給出了更低的價格,而且運輸成本也有所下降。該公司在 17 個歐洲國家銷售服裝。
佩西納說:“我們不知道的是美國是否會通貨膨脹,以及這種通貨膨脹是否會蔓延至歐洲。”
一些大型零售商無論如何都已排除在美國以外地區提價的可能性。
阿迪達斯首席執行官比約恩·古爾登在上月末公佈業績後對投資者表示:“由於關稅問題,沒有理由在美國以外地區提高價格。我們關於關稅的討論僅針對美國。”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伊莎貝爾·施納貝爾表示,歐元區的通脹率起初可能會低於歐洲央行 2%的目標,但關稅可能會在日後推高通脹。
施納貝爾本月早些時候在一次演講中表示:“為了彌補投入成本受到的衝擊,企業往往也會提高那些未直接受到關稅影響的商品的價格。”
雖然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定價策略,但經濟學家警告稱,一些公司可能會利用關稅大幅提高價格,漲幅超過成本上漲幅度,從而像 2021 至 2022 年疫情期間的通脹飆升那樣增加利潤。
猶他大學經濟學教授哈爾·辛格表示:“企業客戶很難知曉產品總成本中有多少是受關稅影響的,甚至不清楚適用的關稅稅率。這種資訊不對稱為剝削行為創造了絕佳環境。就像在新冠疫情期間那樣。”
4 月份,美國消費者對未來 12 個月的通脹預期升至 6.7%,為 1981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在歐元區,消費者也預計通脹將會上升。
米勒說:“如果人們預期會出現通貨膨脹,那麼企業就多了一些提價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