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製造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邁向國際市場。“作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業貢獻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製成品,其中手機、家電、電視全球產量占比分別為53%、56%和90%。”德國軟體巨頭思愛普(SAP)大中華地區總裁原欣指出,這種產業優勢背後,也面臨一系列不確定性風險。
原欣表示,近年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限制措施增多,加之供應鏈友岸化、近岸化甚至本土化的趨勢,為中國企業出海帶來了挑戰。如何在不確定的貿易環境中優化供應鏈佈局,提升供應鏈韌性,成為擺在中國製造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2025思愛普中國峰會上,SAP提出“AI First,Suite First”理念,旨在為中國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其中,商業套件(Business Suite)解決方案涵蓋財務、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採購、客戶體驗等核心業務領域,將AI功能與數據深度整合,助力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和管理韌性。
SAP亞太區Business Suite業務負責人Verena Siow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AI技術是未來企業管理的大趨勢,將其深度融入企業核心業務流程,為企業帶來諸多洞察。
SAP的企業級生成式AI助手Joule是這一理念的體現。Verena Siow稱,Joule能夠深度嵌入SAP全線應用,用戶只需通過自然語言提問,系統即可跨系統、跨業務線協同工作,提供精准解答並自動完成任務。Joule不僅能夠覆蓋80%以上常用業務流程,還能提升30%以上的工作效率。此外,SAP商業AI遵循“3R”原則——業務相關、結果可靠、標準負責,確保AI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能夠真正符合業務需求。
原欣稱,對於中國製造業出海而言,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統一管理和高效運營,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從產業實踐來看,聯想作為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排頭兵,與SAP的合作始於1998年。在SAP平臺的支撐下,聯想實現了從內部自建應用系統到海外擴張、並購的跨越式發展。特別是在服務化轉型的過程中,SAP的ERP雲等全線產品幫助聯想快速打通了收並購帶來的不同業務系統的整合,實現了全球範圍內的統一管理和高效運營。如今,聯想已在全球18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
工程機械龍頭中聯重科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化拓展過程中,曾面臨庫存管理、本地生產成本管理等挑戰,通過引用SAP ERP系統、SF系統、BTP系統等,將所有管理上雲後,全球月結效率提高了50%,運營效率提高了20%。目前,中聯重科2000多名海外員工可以在同一平臺協作,總部通過數位化手段即時瞭解海外事務,實現了多語言、多幣種、多準則的管理。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原欣表示,在這個過程中,SAP將通過AI與商業套件的深度融合,幫助中國製造業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更具韌性。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