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imon Jessop and Anna Portella 報導 隨著全球氣溫持續攀升,每年有超過50萬人死於高溫相關原因,多家慈善機構正投入3億美元研發救生解決方案。
這筆資金於本周在巴西舉行的COP30氣候談判中宣佈,旨在收集數據並確定應對極端高溫、空氣污染和傳染病風險的最佳投資方向。
“我們是慈善機構,不能只是不斷修補漏洞,維持垂死的發展模式,”洛克菲勒基金會健康政策與傳播總監埃斯特爾·威利表示,該基金會是資金提供方之一。
“因此我們正嘗試通過慈善資本,借助這項工作及各方協作,開始測試並驗證新解決方案。”她補充道。
與此同時,COP30主辦國巴西啟動了“貝倫健康行動計畫”,鼓勵各國跨部門協調氣候相關健康政策監測工作。
該舉措是巴西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旨在增強各國應對日益惡化的氣候影響(包括洪水、火災、乾旱、風暴和颶風)的準備與適應能力。
據《PLOS》期刊2023年研究顯示,新增承諾的3億美元資金將補充現有用於氣候相關健康影響研究的10億至20億美元公共資金。
專家指出實際需求遠超此數。
威利表示:“健康領域的進展正在倒退。我們曾通過技術和全球衛生體系在健康領域取得艱苦卓絕的勝利,但氣候變化正在使所有問題和全球健康狀況急劇惡化。”
《柳葉刀》科學期刊10月報告估算,氣候變化加劇的熱相關致死人數已達每年近55萬。
報告指出,另有15萬例年度死亡可歸因於空氣污染——主要源於化石燃料燃燒及日益嚴重的野火,同時部分傳染病發病率也在攀升。報告稱,登革熱報告病例數自1950年代以來增長了49%。
聯合國機構8月估計,全球約半數人口(超過33億人)已面臨日益嚴峻的熱浪威脅。
另一資助方惠康信託首席執行官約翰-阿恩·羅廷表示:“科學家對氣候變化的警告已成現實。顯然,並非所有人受影響程度相同。”
他指出,最脆弱群體包括兒童、孕婦、老年人、戶外工作者以及“應對能力最弱的社區”。
新成立的氣候與健康資助者聯盟還包括蓋茨基金會、彭博慈善基金會和宜家基金會。另有27家慈善機構已簽署協議但尚未承諾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