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rathy Somasekhar 報導 隨著全球各地的企業重新審視其市場風險敞口,以適應中國產能擴張和歐洲成本上升的局面,一波關閉和資產處置潮正在重塑全球石化行業。
歐盟受到此次產能調整的衝擊最為嚴重,而美國和中東地區則被認為相對不受影響。亞洲的石化生產商也在削減產能,但其削減速度較歐盟要慢。
以下是部分重大關閉、撤資和投資組合審查的清單:
美國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LyondellBasell)於 6 月表示,已開始與慕尼克投資公司 AEQUITA 就出售其在歐洲的四家烯烴和聚烯烴工廠進行獨家談判。
待售的這些場所位於法國、德國、英國和西班牙。該公司還表示,正在評估其在荷蘭和義大利工廠的各種選擇。
美國化工巨頭陶氏公司於 7 月初宣佈,將關閉其在歐洲的三個上游工廠:位於德國博倫的乙烯裂解裝置、位於德國施科保的氯堿及乙烯基資產,以及位於英國巴裏的矽氧烷工廠。該公司還在 1 月份宣佈將閒置其位於荷蘭的一家裂解裝置。
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去年表示,將關閉法國格拉旺尚的蒸汽裂解裝置,並停止該地的化工生產。該公司還稱,自 2018 年以來,該工廠已虧損逾 5 億歐元(約合 5.8275 億美元),且仍不具備競爭力。
英國石油公司殼牌於 4 月完成了其在新加坡的能源與化工園區的出售,該園區包括一座煉油廠、一套乙烯裂解裝置以及其他石化資產。
該集團的高層管理人員在 5 月的業績發佈電話會議上表示,集團正在對其化工業務進行審查,包括在歐洲的業務。據《華爾街日報》 3 月報道,殼牌聘請摩根士丹利對其在歐洲和美國的化工業務進行戰略審查,消息人士稱。
英國石油公司(BP)於 2 月表示,正在為其位於德國蓋爾森基興的魯爾石油煉油廠、裂解裝置及下游資產尋找潛在買家。
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能源公司於 4 月表示,鑒於預計歐洲乙烯將出現“顯著過剩”,該公司將於 2027 年底關閉其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最老蒸汽裂解裝置。
埃尼公司將於今年年底完成關閉義大利最後兩座蒸汽裂解裝置的工作。其中一座位於普利亞大區的布林迪西,另一座位於西西里島的普裏奧洛。該公司還關閉了西西里島拉古薩的一座聚乙烯工廠。
波蘭奧倫石油公司(Orlen)於 2024 年底表示,將縮減其烯烴石化專案的計畫,將投產時間推遲至至少 2030 年,並力求將預估成本削減多達三分之一。
美國化工集團亨斯邁公司宣佈關閉其位於德國德根多夫的聚氨酯工廠,並縮減其在歐洲其他地區的部分工廠和設施。
該公司將關閉位於德國莫爾斯的一處設施。預計該關閉行動將在本季度末完成。
日本最大的煉油企業ENEOS 於 2 月表示,由於需求下降,該公司將在 2027 年底考慮部分關停其位於川崎的煉油廠的乙烯生產設施。該公司於 3 月稱,將在 2028 年 3 月前逐步停止其位於東京附近的橫濱工廠的潤滑油及部分石油產品的生產,但會考慮將潤滑油的產量轉移至其他工廠。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沙特石化集團)去年表示,計畫永久關閉其位於荷蘭格利嫩工廠的兩座石腦油裂解裝置中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