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Kate Abnett 報導 在今年 11 月的聯合國 COP29 氣候峰會上,將有近 200 個國家努力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籌資目標。此次峰會將於阿塞拜疆巴庫舉行。
各國氣候談判代表的預備性會談將於6月13日在德國波恩結束,會談暴露了各國政府在支付責任及支付金額上存在分歧。
目前情況如下:
正在討論什麼?
氣候融資是指由大型經濟體提供資金,幫助較貧窮國家投資於專案,以遏制溫室氣體排放,並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日益惡化的極端天氣。
2009 年,發達國家同意,從 2020 年到 2025 年,它們每年將轉移 1000 億美元的此類資金。在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中,談判者的任務是制定一個新的目標,從2025年起取代這1000億美元。
需要多少資金?
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發展中國家的清潔能源投資滯後,這意味著自各國達成首個氣候融資目標以來,所需資金的估算規模不斷膨脹。
聯合國指出,一份2023年的獨立報告估計,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不包括中國)每年需要2.4萬億美元的投資,才能實現氣候目標,保護其社會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
這將是目前水準的四倍。這包括公共資金、私人資金和包括開發銀行在內的資金來源。
在 COP29 召開之前,一些國家已經提出了新目標的數字。
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和埃及在內的阿拉伯國家集團建議聯合國將目標定為每年 1.1 萬億美元,其中 4,410 億美元直接來自發達國家政府的贈款。
印度、非洲國家和小島嶼國家也表示,每年應籌集超過 1 萬億美元的資金,但對於其中多少資金應來自政府國庫的意見不一。
討論圍繞著一個雙層目標的想法展開:將一個更大的外部目標與一個較小的核心目標結合起來,前者包括所有全球氣候融資–從開發銀行貸款到私人資金–後者則是富裕國家政府的公共資金。
儘管美國和歐盟都表示新目標必須超過之前的 1,000 億美元目標,但預計將率先提供資金的發達國家尚未提出他們可以接受的數字。
誰來支付?
目前,只有幾十個富裕國家有義務提供氣候資金。這份出資國名單是在 1992 年聯合國氣候談判中決定的,此後一直未變。
歐盟和美國認為這份名單已經過時,希望增加新的捐助國,其中包括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以及人均 GDP 高的國家,如卡塔爾、新加坡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中國政府對此堅決反對。哪些國家必須支付的問題預計將成為 COP29 的核心議題。
聯合國氣候談判以協商一致的方式做出決定,這意味著近 200 個參與國都不能反對達成協議。
什麼是氣候融資?
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大部分公共氣候融資是貸款,贈款所占比例較小。其他類型的資金包括政府動員的私人資金、出口信貸和開發銀行的支持。
一些國家建議明確氣候融資的定義。小島嶼國家的談判代表本周在波恩提出,以市場利率提供的貸款和出口信貸都不應該計算在內,他們擔心以貸款形式提供的氣候資金會使貧困國家進一步陷入債務困境。
在波恩,各國還討論了削減化石燃料補貼的承諾是否可以反映在氣候融資目標中。這一提議遭到了包括阿曼在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的抵制。
由於公共預算捉襟見肘,各國都在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將在 COP29 上討論的想法包括對化石燃料和國防部門徵稅,以及債務轉換,即免除一個國家的部分債務,以換取該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投入更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