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的盡頭是電力,電力的盡頭,竟是變壓器。一年多以來,全球變壓器市場的緊缺程度令人們始料未及。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及可再生能源並網需求的雙雙激增,共同推動電力設備供應吃緊,也令昔日低調的電力企業重回投資者視野中心。
“這一輪的AI投資,對全球電力能源需求產生了極大刺激,可謂指數級增長。AI數據中心的能耗之高推動了旺盛的能源需求,從發電、輸電、配電、用電整個環節都會產生巨大需求,這是我們目前觀察到的情況。”日立集團旗下日立能源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趙永占近日在進博會期間對澎湃新聞表示,“在中國,我們的業績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全面增長,可再生能源並網及遠距離輸送相關產品需求增速最快。”
日立能源是全球最大的變壓器製造商和重要的輸配電技術供應商,全球電力設備市場需求高景氣之下,該公司的在手訂單創下歷史新高。10月30日公佈的日立(TYO: 6501)財報顯示,其上半財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飆升62%,Q2調整後息稅前利潤創歷史新高,主要得益於日立能源等業務的增長。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預計將增長一倍以上,AI將成為推動這一用電激增的最主要動力。標普全球市場財智近日發佈的報告認為,全球數據中心的總用電需求預計將從2025年的860太瓦時增至2030年的1587太瓦時,北美和亞太是兩大增長引擎。
變壓器對電力從發電廠高效輸送到最終用戶至關重要,由於存在技術壁壘,該領域難以迅速提高產量。一位電力行業分析師對澎湃新聞稱,變壓器的景氣週期將在2026年繼續體現。隨著AI數據中心的投資落地, 2028年—2030年,中國國內的用電需求有望出現8%—9%的年複合增長率。
趙永占對記者解釋稱,AI投資熱潮驅動下的電網擴容並非簡單的容量疊加,加之大規模波動性可再生能源電力接入,電力系統對於電網韌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遠超以往。在此過程中,市場對日立能源的變壓器、高壓開關、柔性直流等產品和技術的需求與日俱增。對此,該公司正在實施90億美元的全球投資計畫以擴大並提升製造能力,同時加快數位化和環保電力裝備的應用。在中國市場,日立能源正在重慶、中山、北京、西安、廈門、宿遷等地擴大業務佈局,通過加大投資提升產能與供應鏈韌性,支持中國以及全球能源電力系統的轉型升級。
中國正處於電網投資高峰期。2025年,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投資額預計再創歷史新高。“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持續提高新能源供給比重,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堅持風光水核等多能並舉,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促進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電力系統互補互濟和安全韌性水準等。
“從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角度而言,高強度的特高壓投資還會繼續。”趙永占說,從新能源大基地到水電開發建設,均需要經特高壓遠距離輸送至負荷中心。“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全球領先,具備很強的本土製造能力,加之需求有增無減,我認為這種遠距離輸電的投資強度不會減少,在‘十五五’規劃中,也看到了這類需求增強的跡象。”
他認為,高比例、大波動的可再生能源需要靈活性和韌性更強的輸電系統,特高壓柔性直流系統在深遠海風電開發中的應用有望增強。日立能源正在大幅提升西安製造基地的產能,該基地參與了全球首個800 kV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 甘肅至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總體而言,電力電子、數位化和更環保的電力產品會迎來更高速的增長過程。”
對於全球電網業務,日立能源不久前修訂市場增長預期,將增長週期從之前預測的2030年延長至2035年。“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全球範圍內,包括北美、亞洲和歐洲都存在強勁的需求。我們認為市場將持續增長到2035年。主要驅動因素包括老舊設備的更新換代、可再生能源並網帶來的電網穩定性提升,以及新增需求,例如來自數據中心的需求。”日立集團高管在10月30日舉行的投資者交流會中表示。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