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ummer Zhen 報導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數據顯示,儘管估值低迷,但在股市長期低迷的情況下,全球投資者1月份繼續削減對中國股票的投資。
摩根士丹利的定量研究團隊在本周向客戶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稱,上個月主動型多頭基金經理從中國和香港股市共淨流出26億美元。
與12月份38億美元的淨流出相比,這一數字有所下降,但也凸顯出中國股市新年伊始的慘澹表現背後的一個主要因素,即監管機構和其他政策制定者開始警覺起來。
1 月份,中國藍籌股滬深 300 指數下跌 6%,香港恒生指數下跌 9%。相比之下,日本日經平均指數上漲了 8%,美國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上漲了 1.6%。
三年的虧損也使中國成為全球最便宜的市場。滬深 300 指數的遠期市盈率只有美國和日本的一半。 然而,中國經濟復蘇乏力,缺乏有意義的刺激措施,使得全球投資者望而卻步。
以 Gilbert Wong 為首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1 月份的拋售主要是由歐洲註冊基金推動的,他們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減持力度,”與美國同行的立場保持一致”。
不過,在美國註冊的基金已暫停進一步拋售中國股票。該報告稱,本月流出的其他資金主要來自投資者的贖回。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說,與此同時,持有中國股票的主動型基金經理繼續從價值型股票轉向成長型股票,他們在1月份增持了電動汽車、媒體和互聯網公司的股票。
週二,受重創的中國股市一躍創下兩年來最大單日漲幅,人民幣也因一系列信號而上漲,這些信號表明中國政府正在加強支持低迷市場的決心。
但一些分析師說,支撐市場反彈的似乎只是被稱為 “國家隊 “的國家支持的投資者的買盤,而不是投資者低迷情緒的突然逆轉,幾乎沒有跡象表明決策者將很快採取行動解決潛在的結構性經濟問題,如需求疲軟和通貨緊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