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ucia Mutikani, Jonathan Cable and Leika Kihara 報導 週四的調查顯示,全球工廠在2024年初表現不一,新訂單刺激了美國的勢頭,但中國需求疲軟使亞洲經濟基礎不穩,紅海航運中斷延誤了歐洲的交貨。
在美國,工廠正處於復蘇的邊緣。供應管理協會(ISM)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月從12月略微下調的47.1升至49.1 。
儘管這是PMI連續第15個月低於50,表明製造業萎縮,但其前瞻性的新訂單指數從12月的47.0反彈至52.5 。
隨著訂單的回升,經過數月的通縮後,商品通脹正在激增。調查中衡量製造商支付的價格從12月的45.2升至52.9 。
美聯儲週三維持利率不變,但稱讚了強勁的經濟,儘管增長穩健,失業率低,但通脹仍在繼續下降。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週三維持利率不變,但稱讚了強勁的經濟,儘管增長穩健,失業率低,但通脹仍在繼續下降。Capital Economics的副首席美國經濟學家Andrew Hunter表示:“(製造業)的低迷正在減弱,這似乎證明了美聯儲的觀點是正確的,他可以在降息之前再等一會兒。”
歐元區扭轉局面
在其他地方,歐元區製造業活動的長期低迷連續第三個月有所緩解,但可能延續到本季度,因為該地區採購經理人指數的大部分子指數仍處於收縮區間。
由標普全球編制的HCOB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最終指數從去年12月的44.4攀升至1月的46.6,與初步估計相符,但仍遠低於50的分水嶺,該分水嶺區分了活動增長和收縮。
幾乎所有子指數都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而那些涵蓋價格的指數顯示,上個月通脹壓力可能已經減弱。
週四公佈的官方初步數據顯示,上個月歐元區的通脹如預期般緩解,但潛在的價格壓力降幅低於預期。
德國製造業的低迷在1月份有所緩解,法國的情況也類似。
德國製造業占歐洲最大經濟體的五分之一左右。義大利製造業1月份連續第10個月收縮,但收縮速度比去年年底明顯放緩,而西班牙的收縮速度也明顯放緩。
在4年前離開歐盟的英國,工廠連續第18個月收縮,儘管比去年12月略有下降。
“雖然英國和歐元區已經扭轉了局面,並看到2024年開始加速復蘇,但今天低於50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仍然表明收縮和擔憂仍然存在。”諮詢公司麥肯錫的Boudewijn Driedonks說。
“持續的紅海危機和供應鏈中斷就是一個例子——就在通脹開始降溫的時候。”
在美國,交貨速度放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葉門胡塞武裝對紅海貨船的襲擊,這迫使航運公司避開蘇伊士運河的路線。
亞洲混合
中國私營部門的財新/標準普爾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1月份保持在50.8,與去年12月持平。這一數據與官方調查結果形成鮮明對比,官方調查顯示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萎縮。通貨緊縮壓力是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揮之不去的痼疾,表明需求的潛在疲軟。
兩項數據加起來表明經濟仍表現不佳,並支持市場預期,今年將出臺更多政策支持措施。
亞洲經濟體的情況參差不齊,一些經濟體比其他經濟體更能承受中國需求疲軟的衝擊。
韓國1月份製造業活動出現19個月來的首次擴張,主要原因是美國和中國等關鍵市場訂單的改善。
“但中國的外部和國內需求似乎都很疲軟,”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西濱徹說。“這意味著全球經濟缺乏一個關鍵的增長驅動力,這對亞洲經濟體來說是個壞兆頭。”日本1月份製造業活動也連續第八個月萎縮,產量和新訂單大幅下降,一些分析師警告稱,汽車巨頭豐田汽車公司旗下子公司大發汽停產對日本經濟造成了衝擊。
相比之下,印度1月份製造業活動大幅改善,在需求強勁的情況下,工廠活動以四個月來最快的速度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