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nusha Shah 報導 一個行業組織週一在年度行業調查中稱,自去年 7 月以來,全球核聚變能源投資增加了 26.4 億美元,但企業表示,要將該行業商業化,還需要更多資金。
此次投資增長出現在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和英國等地,是自 2022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核聚變工業協會對 53 家核聚變公司的調查表明,自 2021 年以來,這些公司的總融資額現已接近 97.7 億美元,增長了五倍。今年的投資額比去年超過 9 億美元的融資額猛增了 178%。
美國期貨業協會(FIA)首席執行官安德魯·霍蘭德表示:“即便全球經濟形勢趨緊,資本流動速度仍在加快,這表明投資者信心日益增強、技術不斷進步以及供應鏈迅速整合。”
核聚變是太陽和恒星的能量來源,在地球上仍處於實驗階段,但有朝一日或許能產生大量幾乎不排放溫室氣體且不會產生大量長期放射性廢料的能源。
物理學家們致力於通過包括鐳射或巨型磁鐵在內的技術將輕原子強行聚合並複製核聚變反應。實現商業化的巨大障礙包括降低引發反應所需的能量、使反應持續不斷地進行以及開發能量傳輸系統。
該調查未將公共資金對公共聚變專案的投入計算在內,而中國在這一領域據信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雪佛龍和殼牌等傳統化石燃料公司旗下的風險投資部門、西門子能源以及美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紐柯公司都是投資者。
投資的增加得益於人工智慧和數據中心對電力需求的激增。穀歌上個月表示,已達成協議從佛吉尼亞州的“英聯邦融合系統”工廠購買電力,該工廠希望在 2030 年代初實現發電。
儘管資金投入大幅增加,但 83% 的受訪者仍認為獲取投資頗具挑戰性。融合公司表示,要讓其首批試點工廠投入運營,還需額外 300 萬美元至 125 億美元的資金,其中位數回答為 7 億美元。
受訪者表示他們總共需要 770 億美元,這一數字約為投資者已承諾金額的八倍。該調查稱,預計行業整合可能會降低所需總投資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