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華潤集團守正採購交易平臺獲悉,華潤電力2025年第2批光伏專案光伏組件設備集中採購開標時間已推遲。一則7月15日晚發佈的公告稱,因受外部環境變化、專案建設進度等因素影響,該集采的開標時間暫定延期至2025年8月18日,具體開標時間另行通知。
該專案的招標人是華潤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根據此前披露的招標公告,本次採購分3個標段,共計採購N型TOPcon雙面雙玻光伏組件3GW。標段一和標段二的採購容量分別為1500MW、1200MW,預計交付時間集中在2025年8月-2025年12月。標段三採購容量為300MW,交貨期為2025年8月-2026年2月。此次招標原定7月22日開標。
記者注意到,從該專案7月1日首次發佈招標公告到7月15日開標變更,短短半個月時間光伏市場價格驟然升溫。
綜合多家市場機構消息,上游多晶矽近期受限產限價等反內卷政策影響漲勢明顯,帶動矽片企業報價跳漲。電池、組件端相對持穩,但探漲情緒強烈。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數據,本周矽料成交價區間已至4.0-4.9萬元/噸。本周的成交均價較7月初大漲20%,漲價從原材料端向下傳導,已有組件廠家小幅上調報價。
但哪怕是幾分錢的上游波動,都會讓終端投資商很難受。對包括華潤電力在內的“五大六小”發電央企來說,光伏產品漲價意味著新能源投資收益率受到擠壓。
新一輪漲價潮能否落地,取決於終端是否買單。由於三季度國內外市場需求減弱,終端回暖並不樂觀。眼下,正處於下游觀望博弈的關鍵期,這或是華潤電力集采延緩開標的重要考量。
除了上游漲價,電價機制的不明晰也讓新能源投資商倍感壓力。
今年以來,新能源入市政策(國家發改委“136號文”)變化徹底重塑光伏發電的收益模型。有業內人士曾對澎湃新聞稱,長遠看,新能源入市新政有利於電力系統健康發展。但短期看,地方政策待出,投資收益面臨不確定性,“比如資源費和設備投入的費用已經過了投評會,但投完這個錢之後,突然有了機制電價和機制電量,收益發生了變化,對專案投資而言這是個大問題。”基於此,行業在投資低潮徘徊,光伏專案招標延期或終止的情形屢見不鮮。
近日有行業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超25個央國企光伏招標專案終止,規模總和超過56GW,終止原因多為政策調整。
其中的標誌性事件是今年4月,中電建以“新能源電價政策調整”為由,終止了史上最大光伏組件集采。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