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深度· 言論 > 文章内容 返回
信也科技王春平:AI落地金融行業,在於融合更在於安全
发布:2025-10-27

人工智慧(AI)與金融的結合,已經不再僅僅是“技術賦能業務”的故事,而是“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的現實。

2025年,是AI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一年。作為這一進程的深度參與者,我們清晰地看到:生成式大模型的突破,正推動AI從“單點試水”逐步走向“全流程融合”,從輔助工具變成為真正的價值引擎。但與此同時,一場關乎安全的重定義也已迫在眉睫。

一、融合:AI落地的三重進階

多模態融合,實現感知升維

多模態不是簡單疊加資訊,而是通過融合文本、圖像、語音、圖譜等不同模態數據,實現對用戶和場景的更立體刻畫。以風控為例,信也融合人臉、聲紋、行為序列等多維資訊,結合自研的圖異常檢測與跨模態建模,構建了可自主演進的反欺詐體系。在特定欺詐識別中,準確率已達98.8%,召回率95.3%。

在交互層面,多模態技術正在重新定義服務體驗。我們研發的新一代智能對話引擎,深度融合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與金融知識庫,突破了傳統語音交互的天花板。信也科技基於此打造的智能語音機器人Blu,已實現日均百萬次服務,並支持從中英文到烏爾都語等六種語言,真正實現“規模化個性服務”。

大小模型協同,走向精准實用

大模型的優勢在於通用理解與生成能力,小模型的價值在於針對性與穩定性。金融行業的趨勢,是兩者協同。

信也科技自研大模型“米粒”於2024年完成國家網信辦備案,奠定了合規的服務基礎。依託大模型開發平臺E-LADF與智能體創新平臺Zeta,大模型已覆蓋代碼輔助、巡檢排障、獲客投放、風險控制等核心環節。但我們也看到,通用大模型在面對私有、專業數據時仍存在局限。例如,識別用戶是否故意做出“誇張表情”攻擊人臉識別系統,這類細微且語義複雜的任務,小模型往往更精准。因此,在相當長時間內,“大模型探索邊界,小模型保障深度”的協同,將是AI高效落地的現實解法。

人機融合,從協作到共生

受機器能力的限制,上一代人機關系是分工式的——機器預篩、人工跟進。隨著大語言模型、語音大模型、智能體協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機器逐漸具備了處理個性化長尾問題和複雜業務流程的能力,成為人的“延伸”,服務模式開始無縫銜接。

這種人機融合不僅提升了效率,也在悄然改變服務邏輯:AI不再只是“輔助者”,而是“坐席的分身”,“服務的共同體”。未來的客服坐席,也許並不需要分清“誰是人、誰是機器”。

二、安全:AI金融不可逾越的生命線

模型安全:從“能用”到“可信”

AI的安全問題,並非抽象的技術風險,而是直接關聯到業務決策的穩定性。信也科技自2022年起,與浙江大學合作在國際頂會AAAI上發表多篇圖模型攻防研究論文,以探討主動和被動的模型安全策略。2023年以來,大語言模型的基礎性和脆弱性更加有目共睹,業界對於模型安全可控的重要性迅速達成共識。

因此,我們堅持“能用更要可信”的原則——技術落地必須在合規、安全、可追溯的框架下推進。“米粒”模型的備案正是這一原則的體現。

生成式AI帶來安全新挑戰

與此同時,生成式AI的普及讓“偽造”進入了低門檻時代。數秒語音可克隆聲音,幾張圖片可生成逼真視頻,讓很多人大為驚歎。但在金融領域,這意味著欺詐手段更智能、風險識別更困難。對此,信也科技持續升級反欺詐演算法,並連續兩屆以“深度鑒偽”為主題舉辦演算法大賽,與IJCAI、CIKM等國際會議合作,吸引來自微軟、小米、紐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全球企業和高校的數百支參賽隊伍。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推動行業形成“共防共建”的安全生態。

三、未來:在攻防中前進

安全與創新從來不是對立的兩極。

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在多次調研中發現,社會對AI安全的關注顯著上升,但行業防線仍有短板。安全不僅是演算法問題,更是體系建設問題——包括技術防護、員工教育、跨行業協作等多層防線的共同作用。AI在金融的未來,不在於單一技術的突破,而在於如何讓創新與安全共存。只有當AI在可控、可信的框架內落地,智能化的金融體系才能真正實現普惠與穩健。

真正的AI落地者,不只是“技術實現者”,更是“安全邊界的重塑者”。

(本文作者王春平,系信也科技首席科學家。)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

上一篇:藥明康德前三季度淨利增八成:再次上調全年指引,擬28億向高瓴投資出售兩家子公司
下一篇:特斯拉 Cybercab 明年二季度量產,沒有方向盤和踏板
相關推荐
  • 投資者借用互聯網泡沫時期策略規避人工智慧泡沫風險
    链接阅读
  • 寒武紀市值飆上6000億元,背後暗藏多重隱憂
    链接阅读
  • 李開複銳評:美國已在人工智慧硬體戰爭中敗給中國
    链接阅读
  • 解說——英國安德魯王子與其難以擺脫的性醜聞
    链接阅读
  • 玻利維亞新總統重燃擱置已久的鋰礦開發希望
    链接阅读
  • 解讀:為何英國通脹如此之高?
    链接阅读
  • 宇樹王興興:如果真正實現具身智能,那將非常接近甚至就是AGI
    链接阅读
  • 黑石集團總裁:AI已顛覆商業模式並導致失業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東盟峰會將接待特朗普,中美尋求避免貿易戰升級

2025-10-24

日本高市早苗面臨特朗普訪日帶來的國防抱負早期考驗

特朗普將赴韓國會晤習近平 作為亞洲之行環節

日本新執政聯盟計畫大規模支出,但不支持安倍經濟學2.0

2025-10-23

同花順前三季度淨利增85%,員工持股平臺已減持69萬股至少套現2.49億元

日本新首相將以皮卡車和大豆爭取特朗普支持

2025-10-22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