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Parisa Hafezi 報導 兩名知情地區消息人士稱,伊朗已請求沙烏地阿拉伯說服美國重啟陷入停滯的核談判,這凸顯了德黑蘭方面對以色列可能再次發動空襲的擔憂及其日益加劇的經濟困境。
伊朗和沙特媒體週一報導稱,在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周早些時候訪問白宮的前一天,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致信這位沙特實際領導人。
消息人士透露,佩澤什基安在信中表示伊朗“不尋求對抗”,希望深化地區合作,並“在權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仍願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核爭端”。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伊斯梅爾·巴蓋伊週三稱,佩澤什基安致沙特王儲的信函“純屬雙邊事務”。
伊朗核設施六月遭轟炸
在六月由以色列空襲引發的十二日戰爭爆發前,美軍曾襲擊伊朗三處核設施。此前伊朗與美國就伊朗有爭議的鈾濃縮計畫舉行過五輪會談。
戰爭爆發後,儘管雙方均表示仍願達成協議,談判卻陷入僵局。
一位海灣消息人士稱,伊朗正尋求重啟與華談判的管道,沙特領導人同樣傾向和平解決,並在訪問期間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傳達了這一立場。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同樣希望和平結束這場衝突。這對他至關重要,他已向特朗普轉達並表示願意提供協助。”該阿拉伯海灣消息人士稱。
週二,沙特統治者向記者表示:“我們將竭盡全力促成美伊達成協議。”
利雅得與德黑蘭在中東長期處於戰略對抗狀態,常在地區代理戰爭中支持對立陣營,直至2023年中國斡旋促成兩國和解,才緩和敵對關係並恢復外交往來。
隨著政治影響力的提升,沙特已成為地區外交中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其與華盛頓的深厚安全紐帶——尤其是沙特領導層與特朗普的密切關係——賦予利雅得在中東地區罕有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過去兩年間伊朗的地區地位持續削弱:以色列對其盟友哈馬斯(加沙)和真主党(黎巴嫩)的毀滅性打擊,以及親密盟友敘利亞獨裁者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垮臺,均對其造成重創。
伊朗前高級外交官哈米德·阿布塔萊比指出:“當前形勢下,將調解管道從阿曼、卡塔爾等國轉向沙烏地阿拉伯——這個擁有結構性權力、在美國具有直接影響力且具備切實化解緊張局勢決心的國家——是最優戰略抉擇。”
“這些特質使沙特成為高效調解者和真實的資訊傳遞管道,這是阿曼、卡塔爾乃至歐洲國家都無法企及的。” 阿布塔萊比在X平臺發文寫道。
諮詢公司歐亞集團駐華盛頓董事總經理菲拉斯·馬克薩德指出,鑒於沙特正尋求建立本國鈾濃縮計畫,該國有動力推動美伊核協議達成。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訪美期間,他與特朗普簽署聲明宣佈完成民用能源計畫談判,但未提及利雅得是否獲准開展鈾濃縮活動。
馬克薩德指出:“沙特追求鈾濃縮與美伊核外交密切相關,沙特有動力通過秘密管道推動美伊核談判。”
美伊均表態支持外交解決,但訴求存在分歧
重啟核外交的風險極高。
德黑蘭神職階層與特朗普政府設定的條件仍存在尖銳分歧,若無法縮小分歧,恐將引爆新一輪地區戰爭。
海灣國家擔憂若以色列再次襲擊伊朗將被捲入更廣泛衝突,此前曾充當仲介角色——尤其是卡塔爾和阿曼。
伊朗指責華盛頓在六月戰爭中與親密盟友以色列聯手“背叛外交”,並堅持任何協議都必須解除重創其石油經濟的美國制裁。與此同時,華盛頓要求德黑蘭停止境內鈾濃縮活動、遏制彈道導彈計畫並停止支持地區民兵代理組織——這些條件均遭伊朗拒絕。
特朗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警告稱,若伊朗重啟鈾濃縮活動(此舉可能為研發核彈鋪路),他們將毫不猶豫再次打擊伊朗。
西方大國和以色列指控德黑蘭利用其公開的民用核計劃作為研發核彈材料的掩護。伊朗則宣稱僅追求和平利用核能,並誓言對以色列任何侵略行為予以“粉碎性反擊”。
經濟孤立與民怨迫使統治者轉變方針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是外交政策和核計劃的最終決策者,這位強硬派人物已明確拒絕在威脅下談判。
“他們企圖通過軍事和經濟壓力強加要求、推進目標。這種做法不可接受,伊朗人民絕不屈服。”他如是說。
但對許多飽受生活困苦折磨的普通伊朗人而言,這種劃清界限的立場無濟於事。
經濟正因貨幣崩潰、通脹飆升以及國內能源和水資源長期短缺而陷入困境——這些問題主要源於多年管理不善和制裁。
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伊朗高級官員向路透社透露,面對日益高漲的民怨以及核外交失敗可能引發以色列進一步襲擊的風險,伊朗神職精英正竭力尋求與華盛頓達成突破,以緩解其嚴峻的經濟孤立局面。
據伊朗官方媒體報導,哈梅內伊高級顧問卡邁勒·哈拉齊上周呼籲特朗普推進“基於相互尊重與平等的真誠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