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Ryan Woo 報導 中國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於7月15日召開了三中全會,這是大約每五年舉行一次的重要會議,旨在制定中國長期社會和經濟政策的大方向。
中共中央召開了自2022年上屆黨代會選舉產生委員以來的第三次全會,審議關於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現代化的重要政策檔。
由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習近平主持的閉門會議將於7月18日結束,屆時將制定中國未來五年及以後的政策方向。
全會召開之際,中國公佈了自2023年第一季度以來最慢的4-6月經濟增長率,受房地產長期下行和謹慎消費者需求疲軟的拖累。
什麼是全會?
黨每十年召開兩次重要的代表大會。黨的最高決策機構–中央委員會的成員在每次大會上選舉產生。2022 年 10 月舉行的上屆黨代會選出了第 20 屆中央委員會。
在兩次代表大會之間,中央委員會舉行七次全會,現有的 205 名委員和 171 名候補委員全部出席。
第一、第二和第七次全會通常側重於中央委員會之間的權力交接。
四中全會和六中全會通常以黨的意識形態為中心。
近幾十年來,三中全會側重於長期經濟改革,而五中全會則與國家五年發展規劃的審議有關。
目前的五年計劃將於 2025 年結束。
三中全會為何重要?
本周的三中全會被中國國家媒體稱為“劃時代”的會議,預計將提出重大舉措,以應對與中國社會和經濟長期發展相關的風險和障礙。
1978 年 12 月,鄧小平領導的三中全會啟動了中國的經濟改革,推動中國從中央計劃經濟的落後地區崛起為全球經濟強國。
在 2013 年 11 月的三中全會上,中央委員會誓言讓市場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發揮 “決定性 “作用。
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三中全會大多在秋季召開,2018 年和今年例外。
2018 年 2 月的三中全會敦促全黨 “緊密團結 “在以習近平為 “核心 “的黨中央周圍,並提議取消限制國家主席連任兩屆的憲法條款。
這次三中全會的重點是什麼?
自 20 世紀 70 年代末以來,中國已使 8 億多人擺脫了貧困,但現在中國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觀察家們擔心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能會陷入長期的低增長甚至類似日本的通貨緊縮。
國家媒體援引中國智囊團的話說,本周召開的三中全會將幫助中國更好地駕馭複雜的全球格局,推進經濟轉型,增強人民的“獲得感”。
在 2020 年的上一屆五中全會上,中國共產黨表示,其目標是到 2035 年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提高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
到那時,城鄉發展差距、地區發展差距和生活水準差距都將顯著縮小。
中國軍隊的現代化也將“基本”實現。
本周,三中全會將概述促進先進製造業、修訂稅收制度以遏制債務風險、管理巨大的房地產危機、促進國內消費和振興私營部門等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