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科技 > 文章内容 返回
人形機器人離我們的生活還有多遠
发布:2025-03-07

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配送服務機器人、炒菜機器人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而這些外觀、動作更接近人類的人形機器人也頻繁刷新著人們對科技的認知。

作為集成度高、涉及多種前沿技術的工業產品,人形機器人現在已經能做些什麼?多久才能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未來廣泛運用還需突破哪些瓶頸?

科技巨頭熱捧人形機器人

在運動跟蹤系統的幫助下,隨著工作人員抬起手臂,一個銀黑相間的人形機器人也慢慢抬起右手,張開手掌接住一瓶礦泉水再握緊,將其遞給旁邊的工作人員後鬆手。整個過程流暢自然,宛若一名人類在與同伴互動。

這是在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看到的測試場景。該公司研發的“誇父”高動態人形機器人,重量約45公斤,身高約1.6米,步速最高達每小時5公里,快速連續跳躍高度超過20釐米,可通過開源鴻蒙操作系統實現多場景智聯應用,已在科研教育、商業服務等領域得到逐步應用。

人形機器人又稱類人機器人、仿生機器人,通常擁有頭部、軀幹、雙臂雙腿等類似於人類外形的特徵,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和感知能力。

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全球科技界的關注。美國人形機器人明星企業Figure AI的創始人和CEO佈雷特·阿德科克就曾在社交媒體上為樂聚機器人點贊。

近年來,世界各國科技巨頭持續加碼人工智慧與智能互聯,人形機器人領域不斷取得突破與創新。在2025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包括英偉達等科技巨頭均展示了旗下人形機器人的最新進展,成為本屆展會的核心亮點之一。

特斯拉開發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已經能夠像人類一樣走路,可以實現自然轉彎等能力,並能夠將雞蛋精確地在左右手之間傳遞。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2025年,特斯拉將有幾千臺人形機器人投入工作,正式商業化量產會在2026年開啟。

據深圳新戰略傳媒有限公司產研所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6月,全球人形機器人製造企業已超過160家,其中中國企業超過60家,占比37%,是全球人形機器人製造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美國和日本分列二三位,占比分別為19%和11%。

目前,市場主流的人形機器人價格不菲,高的甚至超過50萬元人民幣。為了讓更多的客戶能感受到人形機器人的魅力,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市場行銷負責人姚淇元說,公司堅持高性價比戰略,推出的SE01人形機器人售價約為2萬美元至3萬美元,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主要目標客戶,目前已經銷售了上百臺。

人形機器人能幹什麼

2024年1月,中國工信部等7部門印發的《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做強未來高端裝備,突破人形機器人等高端裝備產品,以整機帶動新技術產業化落地,打造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體系。

樂聚機器人董事長冷曉琨說,當人形機器人技術穩定後,“人幹的事情它都能幹,想像空間很大。”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2021年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將高達71%。中國電子學會發佈的數據也顯示,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

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說,工業製造、商用服務和家庭陪伴,是目前人形機器人的三大應用場景。人形機器人已在商用服務和工業製造場景得到初步應用,“優必選非常看好人形機器人在智能製造、商用服務和家庭領域繼續落地應用。預計,人形機器人將來會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每一個家庭的必需品。”

中泰證券的一份機器人行業專題報告指出,目前人形機器人已在家庭服務、商場接待、柔性製造等多領域開展實驗性應用。未來,機器人替代人工將始於智能製造的柔性生產環節。

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領域應用最大的意義,在於企業不需要為機械化改造產線。“我們發現,工廠場景中仍有大量環節依賴人工,無法用工業機器人解決。人形機器人可1:1適配現有生產線,不需要改造即可上崗。”冷曉琨說。

近似於人的機體和動能設計,意味著人形機器人更容易成為人類社會活動的參與者。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下,人形機器人將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像人一樣思考,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溝通交流、情感陪伴。

譚旻說,人形機器人在緩解人口老齡化危機方面具有顯著潛力,尤其是在提供日常輔助、健康監測和情感陪伴等方面。“人形機器人既可以幫助老年人完成一些簡單的日常任務,還能即時監測老年人的身體狀況。”

技術瓶頸仍有待突破

目前,人形機器人離大規模量產和應用仍有距離。在工廠、商超“聘請”人形機器人上崗工作,依然是時下“時髦”而非絕對“實惠”的選擇。

比如在工廠環節,目前人形機器人還處於小規模試驗階段,只有少部分先進工廠開始探索在某些工作流程中使用。業內人士預計,人形機器人更多走進產線可能還需要三到五年,而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則需要更高的精確度和安全性,所需要的時間則會更長。

此外,如何攻克技術瓶頸並合理控制成本,成為人形機器人能否量產的關鍵。集機械、電子、材料、電腦、感測器、控制技術等多門學科於一體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高度複雜,還有不少核心技術亟待提升。目前,每家企業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呈現出高度的定制化傾向,缺乏真正通用的零部件,導致製造成本居高不下。

在談到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未來發展時,譚旻認為“耐心資本”至關重要。他表示,人形機器人作為一項前沿技術,其研發和商業化需要長期投入和持續創新。

業內普遍預計,2025年至2030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從“概念驗證”轉向“規模化商用”的關鍵期。

姚淇元建議,加速人形機器人相關標準落地,不斷開放應用場景,讓人形機器人“先應用起來”。

冷曉琨認為:“相比國外,中國有著更豐富的應用場景,有助於人形機器人進行充分訓練。期待政策、技術、需求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上一篇:從“機械臂”到“聰明腦” 人形機器人加速跑進量產元年
下一篇:中國國家文物局將適時安排回運美返還的41件文物藝術品
相關推荐
  • 必須配核電站了!NVIDIA打造20億瓦功耗的AI數據中心
    链接阅读
  • 科學家造出“人眼級”電子紙 每像素對應一個視網膜細胞
    链接阅读
  • 見證歷史!互聯網AI生成內容數量首超人類:52%比48%
    链接阅读
  • 挪威創企推出家用人形機器人:售價14萬元,明年交付
    链接阅读
  • 美國能源部與AMD合作投資10億美元建造超級電腦
    链接阅读
  • OpenAI CEO 奧爾特曼正悄悄打造非侵入式腦機介面
    链接阅读
  • 科學家開發出“堅不可摧”的量子感測器,能承受3萬個大氣壓
    链接阅读
  • 穀歌地球AI升級:整合Gemini大模型,聊聊天就能識別風暴威脅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在亞洲之行最後一站吹捧韓中協議

2025-10-29

高盛修正英國央行預期,預測11月將降息

受美國關稅衝擊的中東盟簽署升級版自貿協定

特朗普盛讚日本“傑出”女性領導人 貿易與關鍵礦產會談取得進展

特朗普會見日本新領導人高市早苗 討論貿易與安全議題

2025-10-28

特朗普在日本獲王室級禮遇,中美貿易休戰希望升溫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