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軟硬體的持續優化,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正在加速。
國泰君安近日發佈研報表示,頭部廠商特斯拉的Optimus計畫在2025年步入量產,2026年大規模生產,中國國內多家人形機器人廠商計畫開啟外售,人形機器人迎來量產元年。
從春晚舞臺上扭秧歌轉手絹的宇樹人形機器人H1,到深圳眾擎機器人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前空翻特技,公眾的認知被一再顛覆。從租賃熱到購買熱,市場上的種種跡象表明,人形機器人正在“跑步”進入消費市場。
在技術方面,人形機器人取得了顯著突破。AI模型的迭代升級使得機器人在語言理解、圖像識別、環境感知等方面的能力顯著提升。DeepSeek大模型等中國國內先進AI模型的推出,為人形機器人提供了更強大的“大腦”。同時,生物仿生技術的進步也讓人形機器人在運動能力上取得了顯著突破,如今的人形機器人已經能夠完成奔跑、跳躍、攀爬等複雜動作。
在核心部件方面,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關鍵部件的研發和生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和穩定性。這為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和商業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宇樹科技研發的M107關節電機,具有高扭矩密度和峰值扭矩達到360NM的特點,已經廣泛應用於其人形機器人的各個關節。
政策的加持也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發佈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等檔明確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並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此外,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也圍繞人形機器人產業積極佈局,出臺相關政策和行動計畫,加速人形機器人技術研發和產品研製。
消費市場的旺盛需求也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動力。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者對家庭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人形機器人能夠勝任洗衣、整理日常物品等家務任務,為人們帶來更加便捷和舒適的生活體驗。同時,人形機器人在商業展示、活動表演等方面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此外,用戶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為人形機器人定制各種功能模組,以滿足多樣化需求。
知名企業如特斯拉、華為、小米等也已相繼推出了自己的人形機器人產品。這些企業的加入不僅推動了人形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消費市場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特斯拉的擎天柱機器人以其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引起了廣泛關注;華為則通過其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致力於具身智能的創新應用與發展;小米也在積極研發自己的人形機器人技術以期在這一新興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人形機器人“跑步”進入消費市場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技術突破、政策支持、市場需求旺盛以及行業巨頭紛紛佈局的共同推動下,人形機器人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