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切關注中國政治的人士看來,今年的中國人大會議釋放出一個重要資訊:北京計畫增加對高科技的投資,並做好應對更敵對的地緣政治環境的準備。
為期一周的中國人大會議11日閉幕。這次會議的特點是,將中國描繪成混亂世界中的穩定之島,同時慶祝深度求索(DeepSeek)等中國企業在人工智慧方面取得的突破。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具身智能”一詞,具身智能是指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或機器。
在2025年的政府預算中,科技領域支出將顯著增加。
報導稱,幾名代表委員對發展“具身智能”以及增加對半導體領域投資表示擁護。
中國人大代表江元勳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前景廣闊。DeepSeek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中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張雲泉表示,“美國在技術上的卡脖子”意味著像DeepSeek這樣的本土人工智慧先鋒在獲得足夠算力方面面臨問題。
張雲泉說:“中國肯定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才來開發自己的高端算力晶片。我們遲早會突破算力瓶頸。”
另據埃菲社3月11日報道,人工智慧、廣受歡迎的“聊天機器人”DeepSeek以及與美國的技術競爭成為11日在北京閉幕的中國全國兩會上討論的主要話題。
就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開幕的前一天,大會發言人婁勤儉讚揚了DeepSeek的開源模式,指出它“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中國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
報導稱,中國人大代表盧林表示,人工智慧與產業的融合將極大地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還有可能改變很多行業的底層商業邏輯。此外,人工智慧還可以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創新者提供實踐平臺,創造就業機會。
在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談到了在航太科技和晶片製造領域,“外部施加的無理打壓從未停歇過”,但他以中國的太空計畫和DeepSeek等科技突破為例,指出“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越走越寬”。
此外,巴西《論壇》雜誌網站3月11日發表題為《中國成為“人工智慧超級市場”,加速全球技術創新》的文章指出,中國這個亞洲大國正將重點放在創新與人工智慧的融合上,以期推動該戰略領域的發展,進而鞏固其在世界科技舞臺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稱,人工智慧已成為中國全國兩會的主題之一,增強了中國引領全球技術革命的雄心。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5年將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中國希望繼續大規模推廣人工智慧的應用,尤其是在汽車、製造業、健康和資訊技術等領域。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指出,中國將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文章指出,顯然,中國正將自己定位為“人工智慧超級市場”,讓創新與規模經濟相結合,改變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方式。
中國技術進步的主要實例之一是DeepSeek,它顯示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此外,中國發起的《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提出建立一個國際治理框架,以確保能夠通過合乎倫理的方式安全地使用技術,避免壟斷和技術排外主義。
中國還與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促進知識共用,推動合作研究。
文章稱,通過上述措施,中國不僅鞏固了其作為技術強國的地位,還在制定全球人工智慧規則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中國的戰略將創新、國際合作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加強了中國將人工智慧作為經濟增長引擎,並利用其促進全球融合的承諾。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