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kash Sriram 報導 科技行業經歷了意義重大的這一周,儘管存在泡沫論調,但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的繁榮勢頭並未減弱。
英偉達作為人工智慧革命的處理器支柱,成為首家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的公司。微軟與OpenAI達成協議,增強了ChatGPT開發者的融資能力,OpenAI隨即著手為首次公開募股鋪路,公司估值或將達到1萬億美元。
亞馬遜宣佈裁減1.4萬個企業崗位,而其雲計算部門剛在數日前公佈近三年最強勁的增長數據。
這些動態,加上眾多財報電話會議和高管訪談,都清楚地表明,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企業投資的最大催化劑和市場上漲的引擎,儘管有人質疑這兩者的可持續性。
無止境的支出
微軟、穀歌母公司Alphabet等科技巨頭的收入飆升在意料之中。但本周逾百家非科技類全球企業——包括霍尼韋爾、渦輪機製造商GE Vernova及重型設備製造商卡特彼勒——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均提及數據中心業務。
卡特彼勒面向數據中心的業務部門最新季度銷售額飆升31%。首席執行官約瑟夫·克裏德本周表示:“數據中心帶來的主電源業務機遇令我們倍感振奮。”
財富增值集團投資組合經理吉岡綾子指出:“當前人工智慧供應鏈已覆蓋電力、工業設備及製冷技術領域,投資者正關注整個生態系統而非僅核心技術。”
高盛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慧相關基礎設施支出將達3萬億至4萬億美元。微軟、亞馬遜、Meta和穀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總投資額預計約3500億美元。
牛津經濟研究院數據顯示,人工智慧投資正支撐著全球貿易——美國數據中心資本支出的約60%用於進口IT設備,其中大部分是來自臺灣、韓國和越南的半導體。
近日,至少24家總市值逾21萬億美元的企業公佈了季度財報,或向路透社闡述了人工智慧相關進展。包括寶潔和博利登在內的多家企業指出,儘管成效參差不齊,但期待中的生產力提升已初見端倪。
“我們堅信人工智慧在研發和創新領域的貢獻將穩步提升,”瑞士電梯製造商迅達首席執行官保羅·康帕尼亞向路透社表示,但他同時指出人工智慧的實際影響仍有待觀察。該公司上周上調了年度利潤率預期。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數據顯示,美國科技行業同比營收增速超過15%,領跑所有行業。
蘋果公司表示將大幅增加人工智慧投資,亞馬遜則預計2025年資本支出將達1250億美元。
估值過高之憂
自ChatGPT於2022年問世以來,全球股市總市值攀升46%,增幅達46萬億美元。據Bespoke投資集團統計,其中三分之一漲幅來自人工智慧相關企業。
分析師警告稱,隨著每代產品性能呈指數級提升,伺服器、加速器和晶片的更新換代週期正在加速。瑞銀半導體分析師蒂姆·阿庫裏指出,人工智慧晶片的有效使用壽命正縮短至五年或更短,迫使企業“加速資產減記並提前更新設備”。
人工智慧相關支出的激增正拉大投資與回報的差距。路透社分析顯示,隨著晶片和數據中心支出增速超過營收,主要科技企業的銷售額與資本支出比率已大幅下滑。對部分企業而言,資本支出已占運營活動現金流的更大比例,引發投資者擔憂。
投資機構Xponance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蘇馬利·桑亞爾指出:“若三年內未能實現商業化突破,市場將開始提出尖銳質疑。”
微軟最新季度資本支出創紀錄達350億美元,並預計未來將進一步增加。伯恩斯坦分析師馬克·穆德勒就此質疑該公司是否在向泡沫領域投入資金。微軟首席財務官艾米·胡德回應稱,人工智慧相關需求仍遠超公司支出。“我原以為我們能趕上需求,但事實並非如此。”她坦言。
部分企業正通過債務融資支持AI專案。甲骨文上月發行的180億美元債券創科技企業歷史紀錄,而Meta平臺公司即將發行的300億美元債券或將刷新這一紀錄。Meta史上最大規模債券發行消息公佈後,其股價週四應聲下跌11%。
儘管如此,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人工智慧週期遠未結束。高盛估計當前人工智慧投資占美國GDP的比例不足1%,遠低於電力革命和互聯網泡沫時期2%至5%的峰值水準。
極地資本科技信託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尼克·埃文斯表示:“我們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當前人工智慧創新的速度是數十年來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