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文學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華人文的世界影響(下)
发布:2024-01-29

中華人文的世界影響

詩水滸、備受青睞——日本文學的希臘羅馬

中國文學對國外的影響也是相當深廣的。在唐朝眾多的詩人中,尤其是中唐詩人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廣為流傳、經久不息,甚至在當時就已經洛陽紙貴、轟動一時。在國外,白詩影響也甚為巨大,高麗國廣為吟唱,日本國更為推崇。白居易生前,其詩已在日本國宮廷流傳開來。至18世紀中葉,已約有十數種《白氏文集》的不同版本,廣泛流傳於日本各地。平易清新、俗而能雅的白詩吸引日本人,促成日本詩風朝此高妙境界發展。

日本文學深受中國影響,不勝枚舉。日本的《源氏物語》多寓中華元素,如書中七夕傳說徑取中國七夕故事;《今昔物語》典出宋人常謹的《地藏菩薩象靈驗記》;《宇津保物語》的刺客以七弦琴擊藩主的描寫,仿自“聶政刺韓王”的戰國故事;中國的《佛說父母恩重經》一再為日本文學作品借用。日本現代小說家司馬遼太郎的名作《項羽與劉邦》,題材與旨趣皆源自《史記》《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水滸傳》一書

明刻本《水滸傳》插圖

《水滸傳》是明朝施耐庵著的關於北宋時期宋江等108位好漢聚義梁山、替天行道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小說,問世不久就傳入日本,博得高度評價。後來,日本一些作家竟仿效《水滸傳》,創作《本朝水滸傳》《女水滸傳》等;還有些日本作家將《水滸傳》改編成戲曲、電影,可見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

正如美國的日本問題專家埃德溫·賴肖爾所說:日本人非常清楚……中國是他們的希臘、羅馬。

遠在異鄉、大放光彩——元雜劇、明清小說在歐洲

海上新航路開闢,歐洲傳教士聯翩來華,中國戲劇隨之被介紹到歐洲,在歐洲產生反響。17、18世紀的義大利和法國出現一種新劇種Théàtre Chinois(中國戲)——多以中國事物為題材及背景,使用中國劇的服裝、道具,甚至有時還夾雜著中歐混合語對白。1753—1779年,至少有10部用意大利文及法文寫成的“中國戲”劇本。中國戲曲首先是元曲,被競相譯成歐洲語言。19世紀末,《元曲選》已有20餘種被譯成法文或英文。

被譯成英文、法文的《元曲選》

中國戲劇給歐洲思想家提供了新的精神食糧。伏爾泰依據元曲《趙氏孤兒》改編成《中國孤兒》,形象地說明:“統治中國的王朝雖然會滅亡,但中國古老的文明的美德是不朽的。”這種觀念,也正是當時法國“百科全書”派的“中國觀”。在紀念伏爾泰誕生200周年時,這出戲又重新搬上巴黎舞臺,觀眾驚奇並讚歎不已。

中國戲劇在歐洲流傳,使更多的西方人接觸到中國古老文化,瞭解中國民族傳統美德。同時,歐洲藝術家從中尋求借鑒,豐富其藝術創作。而歐洲的啟蒙大師們則從中取得各種思想武器,批判當時歐洲的陳腐制度。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了中國古代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意義。

與中國戲傳入歐洲的同時,中國小說也被介紹到歐洲。18世紀歐洲各國傑出作家,如法國的伏爾泰,德國的歌德、席勒,英國的艾迪生、高爾德斯密士等人都是中國小說的讀者。席勒曾在一封信中說:“對於一個作家而言……埋頭於風行一時的中國小說,可以說是一種恰當的消遣。”歌德從1781年讀《今古奇觀》起,至1827年為止,讀完了《玉嬌梨》《花箋記》《好逑傳》等中國作品。他認為 “中國人有成千上萬的這類作品,而且在我們的遠祖還生活在野森林裏的時代,就有這類作品了。”據說歌德晚年準備根據該書寫一篇長詩,因去世而未竟。

恢宏浩大、精美絕倫——“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中國雕塑藝術可以追溯到史前陶器,其獨立發展始於秦漢。秦代處於中國古代政治的重要樞紐,是民族國家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秦代的雕塑藝術正表現那一時代宏闊盛大的風貌。

發掘於陝西臨潼驪山的秦俑雕塑,展示了秦朝雄偉的軍陣場面,整個兵力配備組合,井然有序。這氣勢磅礴的陣局,充分展現了秦始皇當年統一中國的壯麗圖景。秦俑雕塑採取寫實手法,形體、結構、比例、質感、量感,都以比較嚴格的解剖結構作造型的基礎。有理由推斷,秦代雕塑的最高水準創作不會亞於同一時期的古希臘、羅馬的雕塑代表作。

秦代兵馬俑的發掘,轟動世界。許多考古學家、藝術家和不少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聯翩前往參觀,並給予高度評價。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讚譽道:這是“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法國前總理希拉克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注:古代西方人以他們的眼界所限,曾把東地中海沿岸的古建築稱作“世界七大奇跡”: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埃弗茲城(土耳其境內)的阿苔密斯神殿、奧林匹亞(希臘境內)的宙斯神殿、博德魯姆(Bodrum,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故鄉,今土耳其境內)的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的阿波羅巨像、亞曆山大城(埃及境內)的燈塔。】,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盧森堡大公讓更熱情洋溢地留下了他的評語:“不得了,不得了!這些藝術品達到了非凡的水準,表現了中國人民非凡的天才,全世界人民都將在此受到鼓舞。”確實,“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秦代兵馬俑”(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語)是“中國文明和人類智慧的奇跡”(法共總書記喬治·馬歇語),是“世界上最好的精品”(盧森堡首相維爾納語)。“這財富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法國佛朗西奈夫人語)

東方瑰寶、萬園之園——西方人的“東方藝術幻想”

圓明園是中國古代園林中最為瑰麗多姿的宮苑園林。它始建於康熙年間,歷經雍正至鹹豐五朝150多年。圓明園全盛時期,共有100多座各種類型的木、石橋梁,園林風景群100餘處,樓、臺、殿、閣等建築面積約160,000平方米,比故宮的建築面積還多10,000平方米。圓明園的建築採取“以大化小”的方式,把多種建築物集中為許多小的群組,分散配置於園內山與水相結合的自然空間內,從而創造了一系列豐富多彩、格調各異的園林景觀。圓明園還集南北園林藝術之大成,把“北雄南秀”的不同園林風格熔化於一爐;又以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與西方園林建築藝術相結合,創造了包括諧奇趣、大水法、海晏堂三組大型噴水池在內的一組特殊景區——西洋樓,為中國園林藝術增添新的色彩。

圓明園通過法、意等國傳教士的信函來往被介紹到歐洲。王致誠在一封著名的信中詳盡描繪圓明園後說:“中國人在建築物方面所表現的千變萬化,複雜多端,我唯有佩服他們的天才宏富。我們和他們比較起來,我們不由不相信,我們是又貧乏,又缺乏生氣。”他批評勒諾特風格的極端程式化,反對那種“什麼地方都需要劃一和對稱,不許有獨立自在的東西”的建築風格。

圓明園的園林成就受到歐洲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人們將圓明園譽為“萬園之園”“東方的凡爾賽宮”。曾出使中國,參觀過圓明園的馬戛爾尼說:“只有理想中的仙境可以比擬圓明園的幽美。”法國作家雨果認為,圓明園“是基於幻想基礎之上的藝術,雅典女神則是基於思想基礎上的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讚頌圓明園“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無可比擬的傑作;它遠遠呈現在神秘的暮色中,就仿佛是歐洲文明地平線上亞洲文明的側影。”

1860年10月6日至18日,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搶掠和焚毀。雨果嚴厲譴責英法聯軍掠奪圓明園珍寶的暴行,並宣稱:“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惡,把這些財物歸還被劫的中國。”這是文明人發出的正義之聲。

來源:中國網

上一篇:中華人文的世界影響(上)
下一篇:英國政府禁止一次性電子煙,防止兒童使用
相關推荐
  • 新書《宋慶齡與國際友人》發佈 首次公開百餘幅珍貴圖片
    链接阅读
  • 中國文字的古典品性
    链接阅读
  • 中國書法藝術的“自然”觀
    链接阅读
  • 中國木拱橋:“只此青綠”間,長虹淩空起
    链接阅读
  • 中國網路文學海內外受關注
    链接阅读
  • 惠特曼:塑造美國“靈魂”聲音的先知詩人
    链接阅读
  • 中國網路文學“圈粉”海外讀者
    链接阅读
  • “中文熱”催生英國中英雙語幼稚園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干預後,加沙戰爭距離結束還有多遠?

2025-10-05

比特幣突破 12.5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歐盟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將關稅提高至 50%

2025-10-02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2025-09-30

特朗普對木材進口加征10%的關稅,對櫥櫃和傢俱加征25%的關稅

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講引發歐洲對全球共同承諾的焦慮

2025-09-28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