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商业市场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小成本電影何以吸引觀眾
发布:2025-04-18

剛剛過去的清明檔,前後近10部新片陸續上映,目前有兩部國產片票房過億。在缺乏大投入、大IP、大檔期影片的時候,冷熱不均的市場現象再一次引發我們思考:在泛媒介、泛影像時代,電影特別是中小成本電影何以吸引常態的電影觀眾?

隨著媒介生態的變化、智能手機的普及,“可看”的影像內容琳琅滿目、唾手可得,當人們需要付出特定的時間成本、交通成本、購票成本去影院觀影時,電影具有“可看性”已經遠遠不夠,還必須具有影院“必看性”,觀眾才會克服成本考量進入影院。因而,什麼是影院的“必看性”,就成為電影創作、電影市場需要面對的問題。從市場供給和消費規律來看,影院“必看性”可能包含了3個不可忽略的核心要素:心動值、稀缺值、票有所值。

影片讓人心動,才有觀影的行動。所謂的情緒價值、社會熱點、“緊張—釋放”的娛樂性,反映的都是觀眾的不同需求。新題材、新故事、新類型以及觀眾所認可的價值觀、有情感投射的人物、喚起強烈愛憎的事件,才能讓觀眾感到滿足。有評論者在談到近期國產電影創作時,指出當下一種“不約而同”的創作現象,殘障人士、重病患者等在不同影片中成為主角,人物和題材似有不同,但大都是欲揚先抑的勵志故事。這些題材體現了電影創作的現實關照,但故事過於雷同則會引發觀眾的“需求疲勞”。

觀影需求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處於不斷地動態調整中。每部成功的電影,幾乎都是對觀眾需求的新發現。《紅海行動》滿足觀眾對“大國崛起”“國家認同”的需求;《流浪地球》系列滿足觀眾對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想像……這些影片上映時具有鮮明的突破性、創新性,敏銳捕捉到觀眾的心理變化,並通過高完成度滿足了觀眾的需求,為口碑和行銷提供了“高概念”。所以,用創新的故事和人物滿足觀眾,是電影“可看性”的第一要求。

物以稀為貴。觀眾的需求有各種各樣的媒介滿足方式,電影需要凸顯自身不可替代的媒介獨特性。當年,電影受到電視媒介的衝擊,逐漸在題材尖銳性、視聽震撼度、銀幕沉浸體驗等方面形成不同於電視的稀缺性,從而獲得新生。今天,電影面對更加豐富多樣的媒介競爭,更需要重新定義影院的稀缺性。

電影創作,特別是中小成本電影,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主題表達要具備影院空間才能體會到的深度和銳度,故事要更加新穎縝密並且經受得住觀眾的挑剔,現實和幻想題材必須呈現超日常的事件強度,視聽效果要具有沉浸感和包裹性,話題和臺詞要具有社會共識共情的傳播力,藝術風格要追求極致的表達……換句話說,電影必須有影院的視聽強度和敘事差異性,這就是不同於其他媒介的“電影感”。

批量類型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當下的成功電影都不再是類型的複製,而是對視聽“稀缺性”的滿足。《戰狼》系列帶來了當時其他媒介無法提供的跨國敘事的熱血動作場面;《長津湖》是緊鑼密鼓、險象環生的群像戰爭片;《我和我的祖國》用“小人物”與“大時代”“迎頭相撞”的“瞬間”組合成影像史詩。“唐探系列”“誤殺系列”以及《抓娃娃》這樣的類型片,也都展現了其他媒介很難“複製”的電影稀缺性。《愛情神話》《好東西》《宇宙探索編輯部》《破·地獄》等中小成本電影,則展示了只有在影院大銀幕,才能體會到的放大的“細節”、在場化的“共鳴”。“電影感”或者說影院強度,正是電影稀缺性的基礎,也是電影不能被微短劇、網路劇、電視劇、短視頻所替代的唯一性。

心動、稀缺是前提,觀眾“必看”的選擇首先還是“優質”電影。中國電影年產量千部左右,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的相關數據,2024年觀影人次達到20萬以上的影片不足150部,票房過億並觀影人次超過200萬的50多部,絕大多數達不到觀眾的“最低消費標準”。在影像內容過剩的年代,觀眾只會為優質內容買單。電影必須具有超越其他媒介的品質標準和藝術感染力。僅僅是影像奇觀、類型化批量生產、流量明星等商業元素的堆砌遠遠不夠,觀眾對主題深廣度、題材獨特性、藝術精緻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電影必須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備的“難度係數”,並且最終高質量的完成,觀眾才會覺得“票有所值”。市場既需要優質的大眾電影,也需要相對小眾的中小成本優質電影。關鍵在於電影創作是不是能夠真正達到觀眾的認可,甚至超越觀眾的“已知”,拿出讓觀眾尊敬和服氣的好作品。

媒介的替代性競爭越來越激烈,電影創作生產必然再次走上“減量提質”的軌道。在影像故事鋪天蓋地的大背景下,對需求、稀缺、優質三角支撐的“必看性”的思考,是電影未來需要完成的答卷。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上一篇:非遺需要更多年輕化表達
下一篇:中國戶外運動將迎來更多好去處
相關推荐
  • 中秋國慶假期全國漫展超400場、手辦炒到8000元,“二次元”究竟有何魔力?
    链接阅读
  • 羅馬呼籲美國重新考慮對義大利面進口加征額外關稅
    链接阅读
  • 德國執政聯盟夥伴尋求為歐洲鋼鐵業提供保護
    链接阅读
  • 德國經濟部將 2025 年經濟增長預期小幅上調至 0.2%
    链接阅读
  • 美聯邦政府“停擺”引發金融市場動盪
    链接阅读
  • 晶科能源:各省機制電價競標結果公佈後,可能刺激光伏年終需求
    链接阅读
  • 義大利今年預算赤字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的 3%
    链接阅读
  • 瑞士制藥企業關注輝瑞與美國達成的價格協議後續影響,商業遊說團體稱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法國政府上任數小時後辭職,加劇政治危機

2025-10-06

特朗普施壓結束加沙戰爭 納坦亞胡面臨極右翼反彈

右翼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特朗普干預後,加沙戰爭距離結束還有多遠?

2025-10-05

比特幣突破 12.5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