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玩笑話:“鑽石恒久遠,一顆就破產。”不過,在河南合十鑽石有限公司,只需5000元人民幣就能買到一枚一克拉的訂婚鑽戒。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種鑽石是在實驗室中培育的,只需15天就能將平平無奇的碳轉化為閃閃發光的鑽石,看上去與從岩石中開採出來的鑽石並無二致。
合十鑽石公司的高管帶我參觀位於店面背後的工廠車間時說,知名珠寶品牌的一枚類似天然鑽戒可能要10萬元人民幣。
他說:“過去,鑽石價格非常昂貴,被視為奢侈品。但現在,我們可以製造更具性價比的鑽石,這是件好事,應該讓更多人接觸到。”
總部位於上海的博聖軒諮詢公司的戰略顧問賴明怡(音)表示,中國的生產規模使全球鑽石價格降了下來,2024年天然鑽石價格較2022年的峰值下跌了18%。
柘城縣聲稱貢獻了中國人造鑽石年產量的一半以上,因此獲得了“中國鑽石之都”的稱號。
但它最初開始生產鑽石是為了工業用途,而不是珠寶。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工業鑽石主要依賴進口,1963年,中國第一顆人造鑽石問世。
上世紀80年代,一名工程師將這項技術帶回了他的家鄉柘城,並開辦了一家鑽石工廠。到80年代末,這項產業迅速發展,鑽石加工企業在柘城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目前擁有約100萬人口的柘城在製造鑽石和其他工業用超硬材料方面擁有一席之地,過去兩年又拓展到寶石級消費鑽石領域。
如今,在該縣一處產業集聚區入駐了120餘家與鑽石相關的企業,其中包括兩家上市公司——力量鑽石和惠豐鑽石。
年輕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青睞性價比更高的人造鑽石。
越來越多中國夫婦開始追求實用主義——在戒指上少花錢,在其他東西上多花錢。
今年2月,我花兩天時間走訪了柘城的多家珠寶商,它們向消費者傳達的主要資訊很明顯:鑽石不一定要經久不衰,你可以隨時換一顆新的。
在柘城,銷售人員喜歡提“克拉自由”這個說法,意思是說普通人在挑選鑽石時不必再受價格的限制。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