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中國2024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數字金融與金融安全大會”上,中國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劉勇發佈《2024中國金融科技百強企業競爭力報告》(下稱《報告》),從12個維度對金融科技企業進行了深入剖析和評價。
《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融資數量達到了4547筆,融資金額為 1137億美元。金融科技細分市場中,支付科技、保險科技和區塊鏈成為三大主導領域,融資金額分別為207億美元、81億美元和75億美元。在全球金融科技市場融資總額下降的背景下,保險科技和ESG與綠色金融發展勢頭強勁,融資金額上升。
中國國內根據市場統計,近年金融科技市場規模保持增長態勢,但2023 年增速下降到9.7%,規模達到3727.8億元,其中銀行科技規模2793.2億元,占比達到75%。隨著金融機構和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深入,數據資產入表進程的推進,將為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注入新活力。
在《報告》中,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自技術創新能力、技術輸出能力、成長能力、市場影響力四個維度,依照綜合評價體系對參選企業的金融科技競爭力進行了評價,出爐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競爭力2024年百強榜單。
單就營收來看,東華軟體以71.99的營收位居上市公司榜單的榜首。
根據資料統計,2023年百強企業金融科技收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金融科技收入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1.2%,其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有40家。從收入來源看,當前中國國內市場還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地,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和廣州是金融科技企業收入主要來源地。2023年百強企業中有34家企業在海外設立了相關機構,拓展海外業務,其中港澳臺地區(55% )、東南亞(50%)成為金融科技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地,從收入金額看,博彥科技、長亮科技和廣電運通的海外收入超過10億元。
2024年百強企業中共有35.9%的企業將“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風險的擔憂”視為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最主要困難,其次為“合作摩擦成本和管理成本較高”占比21.9%。在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上看,60%的企業將增加研發投入,鑽研技術以增強競爭力,80%的企業將拓展海外市場作為未來企業發展的主要途徑。未來,企業應繼續關注業務範圍多元化和綜合化發展,同時加強技術研發,提高競爭力,積極開拓新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登國院士在會上指出,數據安全已成為數字時代的關鍵議題,特別是在金融等領域,數據洩露、數據破壞、數據失控等數據安全事件頻發,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凸顯了加強數據保護的緊迫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