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就天問三號火星探測任務向國際科學界開放申請。該國表示天問三號將於2028年前後發射。它越來越有可能在從這顆紅色星球採集樣本的競賽中取得領先。
報導稱,在中國國家航天局11日發佈邀請之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卻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下令進行的第一輪削減開支行動中面臨著新的挑戰,包括取消首席科學家的職位。同時,NASA的火星探測任務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介紹,有合作意向的機構需在6月底前提交專案意向書,預計最終結果將在10月得出。
中國國家航天局在其網站上表示:“此次合作機會面向國際社會開放。”
聲明稱,搭載專案需與天問三號總體科學目標相符,如探尋火星潛在的生命痕跡,或是其科學目標的補充或延伸,“在科學探索和工程技術方面具有較強的創新性”。
據報導,香港大學行星科學家錢煜奇表示,該公告確認了天問三號專案正按計畫推進。
錢煜奇提到中國近期取得的其他成就,包括首次成功從月球背面採集樣本並返回地球。他說:“這可能是中國挑戰美國在深空探索領域領導地位的一個轉捩點。”
報導稱,天問三號將由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等組成。除尋找生命痕跡外,該任務還將探研火星地質和內部結構特徵,探查火星大氣迴圈與逃逸過程,旨在更深入地瞭解類地行星的宜居性。
中國國家航天局稱,天問三號任務採集到的珍貴樣本將於2030年前後返回地球。
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雖然可以免費搭載,但外國合作夥伴必須自行承擔研製經費並同意與中國共用載荷探測數據。“鼓勵國外有關科研機構與國內有效載荷研製單位聯合研製。”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