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Nicholas P. Brown 報導 4 月 9 日,也就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 145%關稅的當天,相關郵件便紛至遝來。客戶們紛紛取消了從中國廣東省亨塔爾公司工廠購買玩具的訂單。
但亨塔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傑森·張(45 歲)已經停止了位於韶關的這座 60 萬平方英尺工廠的生產。他認為關稅的本質就是對他的公司構成的生存威脅,因為該公司生產的產品(如學習資源公司的“數字塊”等)是為沃爾瑪和塔吉特等商店準備的,這些產品旨在幫助孩子們學習數學。
“我必須儘快開始節省開支,”張說道。在此後的四周裏,他將生產規模削減了 60%至 70%,裁減了工廠 400 名中國員工中的三分之一,並將仍在崗員工的工作時長和工資都降低了。
如今,他正全力以赴、孤注一擲地試圖將公司遷往越南,因為他知道他父親 42 年前創立的這家公司即將面臨資金枯竭的困境。
他估計自己大概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亨塔爾的困境正是中國眾多工廠所面臨的危機的一個縮影。據玩具協會這一貿易組織稱,美國市場上約 80%的玩具都是在中國製造的。由於與美國之間激烈的貿易戰,新訂單大幅減少,這場貿易戰有可能給兩國的玩具行業造成嚴重衝擊。
亨塔爾公司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總部設在美國,同時又置身於貿易戰的雙方陣營之中。
從表面上看,張是特朗普眼中的“眼中釘”,是那個搶走美國人的工作的中國工廠老闆。但他同時也是美國的小企業主,是那些關稅旨在保護的對象。他是一位中國移民的美國之子,經營著一家家族傳承的第二代企業,在美國雇傭了 15 名員工——如果亨塔爾公司出現問題,這些人就會失去工作。
特朗普曾表示,關稅措施將促使企業將生產回遷至本國,或者至少會促使生產活動從中國轉移出去。
亨特爾舉例說明了為何經濟學家會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其他國家缺乏具備玩具製造專業知識的工廠和工人;重型設備難以移動,而且更換這些設備將耗費數百萬美元;而最為關鍵的是,在資金耗盡之前根本來不及解決這些問題。
更有可能的是,像張氏工廠這樣的工廠將會直接關閉。據三位瞭解中國政府想法的消息人士透露,這一情況促使中國政府在週末與美國官員在日內瓦展開談判。
一位官員表示,實際上,中國無法取代美國在玩具、傢俱和紡織品等產品類別上的市場需求,這些產品類別已經受到了關稅的影響。在貿易談判開始之際,特朗普表示願意將對中國的關稅降至 80%。
張表示,這對亨塔爾並無幫助,他指出,任何超過 50%的關稅稅率都會使企業難以生存。從實際角度來看,80%的關稅稅率與他目前所面臨的 145%的關稅稅率並無太大差別。
張說,亨塔爾此前也曾遭遇過危機,但都不是像這次這樣嚴重。2008 年的經濟衰退帶來了持續的放緩,他可以據此做出應對。而新冠疫情雖帶來了衝擊,但他的產量仍保持在較高水準,足以讓他在暫時的低迷中維持生計。
他說:“這一次,我們的製造業業務一夜之間幾乎完全停滯了。”張開始覺得,他唯一的希望也僅僅只是那所謂的“希望”而已。
“我每天都會重新搜索一下‘關稅’這個關鍵字,大概會這樣做五六次,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資訊,看看情況是否有所變化。”他說道。
一個夢想與一張幸運的書桌
亨塔爾公司為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零售商生產玩具,比如學習資源公司和玩迷迷宮公司,它們將這些玩具分銷給零售商,或者直接出售給消費者。
該公司還以“熱門玩具”這一品牌自行生產教育類玩具,但目前不得不停止向美國發貨,據查德估計,這已讓公司損失了數百萬美元。
美國企業在華設立工廠的情況並不常見,因為中國法律使得外國企業很難也很難負擔得起擁有此類工廠的費用,哈裏斯·斯利沃斯基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丹·哈裏斯如是說。該事務所專注於國際制造業法律領域。
但亨塔爾公司有著一段淵源,其業務起源於張的父親於 1983 年創立的公司。當時,張剛剛逃離了共產主義統治下的中國,並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灣區定居下來。
張說,他出生在三藩市的內裏士滿區,住在一個小房子裏,那扇破舊的門只需一腳就能踹開。他的父親會在跳蚤市場售賣衣物和傢俱,以此來增加他清潔工的工資,而張則總是跟在後面,感到無比無聊。
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張的父親在華設立了工廠,以便更好地掌控產品品質。張於 2004 年加入該公司,至今仍使用著他父親幾十年前在他們客廳裏佈置的那張辦公桌。
“我們覺得這或許是因為運氣好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吧。”他說道。
過去的幾周運氣實在糟糕透頂。工廠目前積壓了價值 75 萬美元的未發貨訂單——即便貿易戰結束,這種損失金振也不能完全挽回,因為一旦工廠全力清空積壓訂單,運輸成本肯定會大幅上漲。金振回憶說,這種情況在新冠疫情之後就出現了,當時每個集裝箱的運輸成本從 2000 美元飆升至超過 20000 美元。
“他們不該遭受這樣的待遇,”玩具公司“學習資源”的首席執行官裏克·沃爾登伯格說道。他與張女士的父親在 20 多年前就建立了業務往來關係。
沃爾登伯格已取消了在中國的未來生產計畫,並表示其年度關稅將從 200 萬美元飆升至 1 億美元。“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狀況,”沃爾登伯格說道,“但他們清楚我們別無選擇。”
根據美國玩具協會 4 月份的一項調查,美國超過 45%的小型和中型玩具公司表示,中國的關稅將在數周或數月內導致他們破產。
學習資源公司在美國擁有 500 名員工,其 60%的產品在中國生產。該公司已起訴美國政府,請求一名聯邦法官阻止關稅生效。
“如果情況毫無改變的話,我們將會陷入困境。”沃爾登伯格說道。
“自我吃掉自己”
張一直在仔細查看自己的聯繫人名單,撥打了越南的多家工廠的電話,希望能為亨塔爾找到一個新的安置地。
搬到美國是不可能的。這裏的工作薪資實在太高了,所以即便在美國進行製造業生產,成本也會比留在中國並承擔關稅的成本還要高,張先生說道。
即使在越南,資金和後勤方面的重重困難也顯得過於艱巨。
幾乎沒有工廠有足夠的空間來承接他的業務,而且其他有意接手的工廠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即便他能找到合適的場地,張先生也得招募新員工,並進行安全和品質控制檢查,這通常需要數月時間。
此外,還有基礎設施方面的問題。張的工廠採用太陽能供電,這有助於確保其在利潤微薄的行業中仍能保持盈利。工廠配備了專門的空調和廢水處理系統,以消除噴漆和用於裝飾玩具的化學物質所帶來的環境風險。此外,工廠還擁有超過 30 臺注塑機,每臺重達數噸,通過將熔化的塑膠注入鋼制外殼來製造玩具。這些機器很可能無法移動,而張表示他也不確定自己能否籌到超過 100 萬美元的資金來購買新的機器。
更為明智的做法或許是將某些業務外包出去,並關閉其他業務。張可以尋找一家越南工廠來承接亨塔爾公司的“熱門玩具”品牌產品線,同時放棄為第三方客戶生產玩具的業務。這樣就能減少損失。
全力以赴——即保留其在中國的工廠不變,期望貿易爭端能夠得到解決——這是一種風險更高、回報也更高的冒險策略。如果關稅能迅速降低,他的公司就能存活下來,但如果關稅不降,他就會一無所有。他說,維持一個大型工廠的運轉、支付員工工資,同時只生產正常產量的一小部分產品,這些成本會在幾周內讓他破產。
他說:“我即將面臨這樣一個抉擇時刻,那就是要麼選擇自我毀滅,要麼選擇放棄。”
要削減這樣一個曾經承載著美國夢的企業並非易事。張的父親於 1978 年來到美國,當時他從中國逃往香港,途徑橫跨深圳河的游泳之旅,目的就是為了追求自由。張說:“他希望看到這家企業能通過我延續下去,並且有望延續到他的孫輩那裏。”
他說,他父親最近情緒低落。儘管他為自己在這裏創造的生活感到慶倖,但美國作為“牛奶與蜂蜜之地”的光環已經逐漸消退。“他對美國的看法肯定發生了變化,”張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