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風為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帶來了豐收的喜訊。前兩個月,中國積體電路出口額高達251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創歷年同期最高水準,為全年的發展鋪就了堅實的基石。
回首2024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出口量值在經歷連續兩年的沉寂後,實現華麗的蛻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積體電路出口額達1595.5億美元,同比增長17.4%,創下了歷年新高;出口量達2981.3億塊,同比增長11.7%,出口平均單價同比增長5.1%。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中國積體電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更意味著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中的話語權正在逐步增強。
與此同時,進口市場也呈現出蓬勃的活力。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口額達3857.9億美元,同比增長10.5%;進口量達5492.6億塊,同比增長14.6%,進口額占中國貨物進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14.9%,較2023年有所提升。這一數據體現了中國對高端積體電路產品持續旺盛的需求,以及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出口市場增長強勁
2024年,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度等地區和國家是中國積體電路主要出口市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電子資訊分會何義表示:“中國積體電路對這些地區和國家的出口額均有明顯回升,其中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增長尤為耀眼,同比增長39.8%,達到347.8億美元,出口占比由2023年的18.3%提升至2024年的21.8%,成為拉動中國積體電路出口增長的強勁引擎。”
越南是中國積體電路較為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積體電路對越南出口達164.8億美元,同比增長56%,創年度出口額新高。
與此同時,印度市場也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積體電路對印度出口達74.7億美元,同比增長30.3%,已連續第四年創造年度新高,較2019年出口額擴大超三倍。這些新興市場需求的增長,為中國積體電路出口帶來了機遇。
進口市場集中度高
目前,大陸積體電路進口份額超五成來自臺灣地區和韓國。數據顯示,2024年,臺灣地區仍為大陸積體電路第一大進口來源地,自臺灣地區進口積體電路達1396.1億美元,同比增長3.8%。何義指出:“臺積電等臺灣企業在積體電路產業鏈中的製造、封測等環節的全球領先地位、其先進制程和大陸在電子資訊整機製造領域的地位,共同鞏固了大陸從臺灣地區進口積體電路的份額。”
中國自韓國進口積體電路金額的增長主要依靠存儲晶片的拉動。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自韓國進口積體電路達838.1億美元,同比增長27.9%。韓國的三星、海力士生產的存儲晶片合計占全球存儲晶片市場的70%,中國自韓國進口存儲晶片同比增長31.7%至431.5億美元。
日本為中國半導體製造設備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自日本進口半導體製造設備為129.5億美元,達年度新高,同比增長21.9%。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中國國內企業加大投資和研發力度,中國在半導體製造設備等關鍵環節依賴進口的局面有望逐步改善,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的自主可控之路正在加速前行。
未來增勢依舊可期
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持續增長的預期下,2025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估,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同比增速將在11%至15%,人工智慧(AI)晶片及高帶寬存儲(HBD)將拉動市場維持增長勢頭。“中國作為全球較大的積體電路消費市場,將在行業週期回暖、廠商去庫存收效明顯、製造產能提升及存儲晶片等主要產品價格穩定這些因素的推動下,進一步提升積體電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何義表示。
但也要看到,2025年國際經貿形勢複雜化仍將影響半導體國際產能佈局,關鍵下游市場的需求拉動作用相對減弱,中國積體電路進出口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中國機電商會預計,2025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出口額將繼續實現增長,全年出口額同比增長約2%,進口額同比增長約4%。
中國積體電路進出口的持續向好,不僅體現了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更彰顯了國內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的不懈努力與卓越成就。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025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將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和企業創新的共同推動下破浪前行,駛向更高質量的發展。未來,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將在全球舞臺上閃耀出更加奪目的光輝,為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的騰飛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澎湃的動能。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