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根廷胡胡伊省的烏馬瓦卡山谷,新能源輕軌列車已開始運營。列車由中國製造商設計,配備中國製造的磷酸鋰電池,並由中國建造的太陽能發電場充電,這正是全球能源轉型關鍵推動者實力的體現。中國的軟實力與敢闖的(硬)實力正齊頭並進,在全球競相實現淨零排放的競賽中佔據主導。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如今中國都在推動全球綠色轉型。國際能源署的最新報告預測,從現在到2030年中國將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近60%。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全球近一半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事實上,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幾乎相當於2024年全球在化石燃料領域的投資。這一進步是由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新三樣”推動的。2023年中國安裝了全球最多的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占比高達58%。
中國的發展軌跡代表著國際社會認知的顯著轉變。中國如今正經曆一場綠色覺醒。中國獲得了對綠色經濟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開闢了新貿易路線並建立資助聯盟。中國還承諾將加大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綠色低碳能源的支持。隨著美國退出環境組織領導地位,中國因素對發展中經濟體將更加重要。中國一半的太陽能、風能和電動汽車出口已流向南半球。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如今更加強調綠色環保,強調“小而精”和“小而美”的投資,例如阿根廷山谷的新能源輕軌。
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2年約有6億非洲人無法用電,其中大多數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約60%的居民能源匱乏。尼能源專家阿克雷多盧說:“我正觀察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如何填補能源缺口。”目前中國在這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中國宣佈未來3年向非洲提供支持,包括30個清潔能源專案。阿克雷多盧說,大型基礎設施專案往往需要中國政府的支持。但規模較小的專案,尤其是太陽能專案,已由中國民營企業主導。
阿克雷多盧說:“現在很多尼日利亞公司去中國實地考察,瞭解生產流程及如何效仿。目前非洲對中國在能源或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看法非常積極。”
來源:環球時報